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你的教育充满智慧的力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给人以力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的命运,而教育的主体——教师,则是力量的源泉,他赋予教育对象放飞梦想的权利,更给予教育对象实现梦想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教师是一种力量的象征。本文主要讨论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在面对教育工作时,语文教师的身心需要做好怎样的准备,又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素质
  一、“感召力”和“强制力”是语文教师的左膀右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力量首先体现在其他任何职业都无可比拟的感召力上。在中国孩子的眼里,“教师”便是权威的代名词。在孩子们的求知欲被考试、分数、名次消磨得日渐消退的情况下,教师用他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驱赶着自己的学生艰难跋涉。这时候如果教师可以用他的富有魅力的专长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念头,进而逐渐沉浸其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那么这样的“感召力”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甚而能使他的学生终身受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比其他学科的老师更具有优势。因为语文是一门有生命、有情感的学科,只有有生命,有情感的人才能与它进行有效地对接。文本中丰富的内蕴要靠学生去感悟,更要靠老师去唤醒。老师如果朽木枯竹、心灵衰竭、感情萎靡,怎么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呢?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发挥好自己的“感召力”,努力修炼自己的“诱惑力”,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
  然而不是每个老师都同时具备感召力和教育的全部技巧,这时候“运用强制力迫使学生不得不学习,以换来学生日后的感激”,也是教育者的本分。有一段时间,我的学生不愿意交作业,其实作业已经少得可怜了,但是,不交的孩子还是很多。于是“鼓励学生交作业”甚至“求学生交作业”成为了那段时间的中心工作。一开始对于这种情况我都比较宽容,对于没交作业的学生也是询问原因,分析情况,然后和颜悦色地鼓励鼓励再鼓励,帮助帮助再帮助。然而苦口婆心依旧并无太多效果,甚至,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不交作业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而,课堂也受到了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作业不好了,其他方面也决不可能太好。我眼看着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一天天不如人意,心急如焚。我认定:交作业是学生的天职,不认真作业就是不尊重课堂,不尊重老师。我的判断恢复到正常状态,然后雷厉风行:发出最后通牒,通知家长、重立规矩,次次较真,轻罚重惩……结果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问题。几天之后,班级作业齐整,上课秩序井然。有时候,宽松到了“纵错”的地步,學生享受完了那点点最初的浅薄的快乐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教师的力量还体现在强制力上。
  感召力与强制力就像教师的左膀右臂,使得教师面对自己的工作时既应对自如又无愧于心。一个人的强大体现在他内心的强大,教师作为一种力量,他起到的作用最终应体现在对灵魂的塑造,对思想的传承,对文明火种的传递上,没有这样的使命感与道德要求,教师便只是和工匠、铁匠相比没有多少区别的教书匠,便对不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誓言。
  二、“编排力”和“洞察力”是语文教师的成长必须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拆解教科书、以自己的方式重新编排并为学生授课的能力。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在语文教学中有时就需要教师确定文本教读自读的内容。由于刚开始工作没什么经验所以对于课文的教学并没有什么选择和侧重,有关这方面的思考也比较少。但与学校教研组长一次合作写论文的经历却让我收获颇多。源于他给我举的这么一个例子: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有四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很多老师在选择上一般都会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为选读课文。但实际上,前三篇内容虽不同,但写法基本相似,选一篇教读,其他两篇可让学生自读,可省两个课时,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应该教读,因为这两篇课文是在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背景下补充的,它旨在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科学创新意识:不同科学之间可以是相通的,一种科学的发现会影响另外科学的研究。思考问题有时候要换一种思维或者换一种角度就会顺利解决问题,学习也好研究也好要学会融会贯通。所以这两篇文章意义非凡值得认真上,而且学生也会很有兴趣。听了他的解读之后,我茅塞顿开。作为老师如果具备拆解教科书、领会教科书编者意图的能力那么课堂上的效率也一定能够提高不少。
  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诱导,即我们所说的引导、点拨;相机,就是我们说的“识鉴通透”,大教育家在“诱导”之前冠以“相机”二字,十分精当、科学、耐人寻味。“诱导”是“相机”之后的教学实践,“相机”是真正科学地“诱导”的充分必要条件。“机”如果“相”得不准,或者悖反,那么,“诱导”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甚至有可能把学生引诱到歧途上去。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准确地获取课堂信息,如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亢奋的,还是消极低落的;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学生是主动思考的,还是被动接受的……同时,及时采取措施,变换方式,集中注意,启发思维,调动积极性、主动性。
  三、“学习力”和“包容力”是语文教师的成熟标志
  教师要成为一种力量,最重要的就是具备传授知识,塑造灵魂的能力,如何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是许多教师尤其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感到为难和困惑的地方。教育工作重在言传身教,教师具备的各种能力会直接或间接的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常听到有些语文教师感叹:“做教师难,做语文教师更难。”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富广博的知识,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广征博引、透彻分析,上出生动有趣的语文课;相反,只有观点而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知识,或者只有零星的知识,不但观点不易被学生理解接受,也会使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更需要多读书,勤积累。以此来充实我们的语文课堂。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要成为有生命活力,有思维碰撞的有趣味的课堂,除了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外,还需要我们能弯下腰来,听一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如果一个老师必须拥有一颗柔软的心。若一味拘泥于自己的答案,学生的思绪就无法在安心的情况下天马行空地翱翔。换言之,老师温和的人品以及丰富的见识所带来的包容性,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的发展。其实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个人魅力还得靠教师不断的学习,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学习”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一个懂得不断学习进取,并能包容全切的老师,才是一个成熟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所运用到的教育力不仅仅只是感召力、强制力、编排力、洞察力等,如果可以充分调动起各种教育力的运用,那么语文课堂的教学定能够充满智慧的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