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农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职农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力的培养,彻底打破了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中职农机专业作为教育教学重要组成,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激发学习热情、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相吻合。由此可见,中职农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关键词】中职 农机专业 教学模式 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S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55-01
  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农业机械作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环节,技术创新成为当务之急。但由于我国专业农机人才较少,使得农机科技研发存在空白。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中职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国家弥补人才空缺,为农机建设发展创造条件。
  一、中职农机专业教学现状
  农业机械对促进农业发展、技术创新有着重要作用。现代化发展中,农业发展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模式,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给中职农机专业教育带来了直接影响,中职学校必须要结合农机产业发展现状展开教学模式改革。伴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落实,中职农机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学校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重视,导致学生掌握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得不到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往往实践技能水平差、动手能力差,无法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其次,教学内容和农机发展脱节。农机的飞速发展使得农机专业教学被远远的落后,由于中职教材知识更新缓慢,导致学生所掌握的技术早已被淘汰,在面对新农机具时无从下手。最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缺少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掌握,农机使用和农艺分离从而制约农机的管理和运用。现阶段,中职教育为三年制,两年理论学习和一年实习。学生通过2年时间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深入到企业中会发现与企业技术要求不适应,实习工作内容不断的重复,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也不会逐一的为学生讲解,难以顾及到全部学生,多是简单的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到企业实习能够收获的技能少之又少,缓慢而盲目学习导致落后企业技术发展步伐,最终面临淘汰。因此,学校想要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资源,就要立足于教学模式改革中,创新教学方法。
  二、中职农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一)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状态
  中职学校可以对当地农机人才需求状态展开市场调查,了解企业人才类型、数量、规格。聘请专业农机人员展开岗位分析、工作任务等内容,结合各类、各岗位人员工作内容制定教学改革目标。同时,为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习积极性调动创造条件。
  (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提高技能水平,秉承着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发展的原则采取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中职农机专业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为企业培养符合需求的人才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企业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需求目标,在农机具检修、农业种植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安排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指导。两者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实现共赢。
  (三)明确职责,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为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作用,学校和企业创建合作管理组织、农机专业建设、教学指导组织,制定合作计划、明确职责。同时,由农机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立足于行业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岗位能手等参与制定农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此外,由行业专家、管理人员、教师等共同编制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将现阶段先进技术、知识技能应用到教材中,使学生及时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
  (四)生产实践实训
  结合生产季节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结合、多样化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形势。产学结合指的是学生在企业实训和学校学习交替进行,其时间约3个月。学校学习中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核心,实践、实训为辅助教学;企业实习过程中以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有目标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练习。这样一来实现了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工作的理想教学模式。首先,学生在第二学年农忙季节安排到学校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践,8月中耕、植保、10月收获农作物和耕地作业、5月大田播种与水稻插秧生产,完成第一轮实践学习。生产实践前,教师需对整体农机作业课程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有基本的了解。在实际生产实践时,每小组安排一名经验的人员指导作业,提高学生机械操作、驾驶技术水平。其次,第三学年深入企业岗位实习,主要工作内容为耕地、播种至收获的农机作业。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展开农业机械操作、农机管理、农机维修技能学习,提高学生农机操作、保护、规范化作业水平,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三、中职农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效果
  传统中职农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核心,现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培养。新课程改革下提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练习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训的教学模式。结合校企有利资源推动学校文化和企业生产的连接,实现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等功能的融合,促进教学做的统一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实践证明,教学模式改革现已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为双师型队伍建立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农机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帮助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次,学生参与热情得到了激發,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农业生产要求,提高了专业水平,成为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得力助手,解决企业人力不足的问题,学生与企业实现了双赢。最后,学校为企业培养了更多人才资源,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中职农机专业以农机产业为指导、学生就业为目标、综合素质为基础,驾驶、维修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学校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时需从多维度、多方面入手,例如:校企合作、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技能培养等,制定适合农机专业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为人才的培养埋下希望的种子。
  参考文献:
  [1]柴明颎,王静.技术时代的翻译教学改革——翻译专业教学语料库的建库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7(06).
  [2]邢辉,毕鹏杰,刘勤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的轮机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7(34).
  [3]程伟丽,王红霞,王文先,曹晓卿,池成忠,王利芬.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闭环控制体系构建[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