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课程标准 着眼年段学情 挖掘教学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其实就是对教材教学价值的挖掘。面对具体的课文,我们往往感觉这个不能少,那个不能丢,教学内容选择的失当直接造成了教师烦、学生怠,耗时多、收效微。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能否正确解读、处理教材,提取精当、适切的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着眼小学低年段学情,一年级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根据文本的教学价值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遴选适宜的阅读教学内容。
  一、落实课标要求,夯实识字写字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准确识字与写字仍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统编一年级语文上册为例: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单元中的识字占了多数。教学中,将识字写字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整合的学习中领略汉字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独特魅力:寓识于读,通过朗读,读通全文,结合课后生字表进一步确定字音,再通过朗读来巩固字音;寓释于境,结合上下文,通过与词句的联系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描仿入体,在获得课文整体感知,理解生字(词)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含义后,对生字进行字形提示、示范、指导。一年级上册一笔一画教,把每一笔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一年级下册一部分一部分教,看部件和偏旁的变化,不求多写,只求写正确、写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加强朗读指导,落实正确、流利朗读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统编教材不只是笼统地提出朗读要求,而是根据选文特点,在课后提出不同的要求。一年级上册重在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重复、不破句、不指读、不唱读。具体要求细化为:读准字音、读好句子之间的停顿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年级下册在上册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练习读好长句子,读出不同句子的情感色彩。如《端午节》和《彩虹》两课都提出了“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提出“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另外,还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读出角色 的不同语气。如《要下雨了》《动物王国开大会》和《棉花姑娘》重点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对话。”《小壁虎》安排了选做“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针对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朗读指导还是要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带着学生感受、模仿、实践。
  三、学习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1.带着问题圈画阅读
  统编一年级上、下两册都提出了“提取信息”的要求,但在教材编排上是有体系、层次的,从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到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教材前期适当渗透,从《青蛙写诗》起初步学习根据问题从文中找到相关信息(词语)并圈出来,后期连续进行专项训练,从圈词语到画句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从文本中获取相关信息来促进阅读理解。
  一年级下册训练更有层次性:《四个太阳》和《要下雨了》延续了上册的要求,继续学习从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直接说一说。《一分钟》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运用“要是……就……”的句式进行推断。《小猴子下山》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需要说清楚两个要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用上两种符号分别圈画相关信息。这样既可以借助不同符号按问题的顺序回答,又可以按“看到什么?做了什么?”来回答,引导学生表达的多样性。
  2.借助图画猜读课文
  一年级上、下两册都出现了连环画课文。一年级上册中《小蜗牛》课后的两道题提示了阅读此文的两个重要方法:一是图文对照,读懂课文;二是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图画大胆猜测。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字、认字。
  一年级下册在上册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咕咚》一课巩固、运用《小蜗牛》的学习方法开展识字、阅读,并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小壁虎借尾巴》在此基础上借助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
  四、点亮思维火花,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
  1.积累词语,感受多样表达
  积累词语不能简单地以一个名称来揭示构词方式,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它的表达作用,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比如,《棉花姑娘》一课教学片段:
  (1)比较朗读两组词语:
  碧绿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
  雪白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
  学生读前半部分,教师读后半部分,在比较中感受到后面的表达显得更“绿”更“白”。
  (2)把两个短语放在语境中,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
  (3)出示小草、浪花等图片,结合课后第三题,说说还有“碧绿碧绿的”的什么,“雪白雪白的”的什么。
  (4)拓展积累词类型形式的短语,如:火红火红的枫叶、金黄金黄的落叶、乌黑乌黑的头发等。
  2.认识句子,构建言语体系
  一年级在认识句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逗号和句号的用法,建立句子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青蛙写诗》一课指导学生用“圈”的方式找出文中的逗号和句号,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逗号和句号使用的不同。《雨点儿》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借助朗读训练促进学生理解这是两句话,通过停顿长一些的句号来区分。
  一年级阅读教学内容的遴选,要立足课程标准,着眼年段学情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分层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有效地开展教学,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