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对血站150例血液标本(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间)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75)和干预组(n=75),对常规组标本实施常规处理,未进行溶血处理,对干预组标本则实施标本溶血处理,对比两组在常规生化检验后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干预组检验指标AST、ALT、LDH显著高于常规组,ALP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检验指标BUN、UA、Cr、TG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本溶血后可以更加明显的发现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更加严格的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判断,一旦发现标本出现溶血,需要通过样品空白的方式降低溶血,必要时需要采用重新采血检验的方式,保证采血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280-01
  血液生化检验在临床职工属于常见的疾病筛查以及诊断方法,血液标本质量对于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存在较为重要的影响。标本溶血发生原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出现破裂的情况,造成血红蛋白出现逸出,溶血发生后对于整体的检验结果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降低检验的整体准确性,该情况在临床检验中较为常见,并且发生的原因较多,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避免,因此需要及时对该情况制定适宜的针对性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操作规范性,降低溶血发生率,全面提升检验准确率0。本文主要针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进行分析,详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筛选时间: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间,选血站150例血液标本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75)和干预组(n=75),常规组采血人员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3.52岁(s=10.21);性别分布:男/女为41/34;职业:学生25例,军人30例,职工14例,其他6例;干预组人员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3.49岁(s=10.35);性别分布:男/女为40/35;职业:学生25例,军人31例,职工14例,其他5例。常规组、干预组人员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无差异,符合对比研究原则(P>0.05)。
  纳入病例:人员均无免疫系统方面疾病、心脑血管方面疾病,排除脏器严重不全、凝血障碍以及传染病患者。
  1.2 方法
  参与实验人员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剂量为6ml,将血液标本放入至不同的实验中,其中常规组通过负压将血液标本缓慢注入至试管中,而干预组则将需将试管帽去除,用力将血液标本挤压至试管中,后快速抽吸,循环操作10次后,送入至试管中,在操作完成后两组标本均采用3500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时间为5min,对血清进行分离,并对血清进行检测,按照试剂盒要求完成整体的操作0。
  1.3 观察指标
  分析总结血液标本各项指标的对比情况。对比要素包括: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丙转氨酶)、LDH(乳酸人脱氢酶)、ALP(碱性磷酸酶)、BUN(尿素氮)、UA(血尿酸)、Cr(血清肌酐)、TG(甘油三酯)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1.4 数据统计
  用SPSS22.0软件处理,用()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P<0.05表示存在統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检验指标对比
  干预组检验指标AST、ALT、LDH显著高于常规组,ALP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1。
  2.2 两组检验指标分析
  干预组检验指标BUN、UA、Cr、TG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下表2。
  3 讨论
  标本溶血属于生化检验指标中常见的干扰性的因素,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血液检测各项指标的干扰因素包括红细胞生化、血红蛋白对蛋白质干扰以及血红素颜色发生变化,溶血主要发生原因是红细胞出现破裂的情况,在溶血发生后,血浆对物质的表达出现上升,造成对应物质上升,因此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及时的预防0。上文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干预组检验指标AST、ALT、LDH显著高于常规组,ALP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检验指标BUN、UA、Cr、TG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原因为:红细胞内也存在部分生化成分浓度低于血浆的情况,继而产生稀释的作用,造成血浆中的表达成分出现降低,并且溶血后有色物质的吸收对光谱产生一定的干扰,造成检验结果的偏差,为了更不更好的对上述问题进行改善,降低溶血发生的概率,提升检验的准确性,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的需要,熟练掌握标本采集、输送等各项措施,保证采集器械的干净整洁,定期进行血清分离,并且通过双波长比色等方式,降低干扰,一旦发现溶血的情况,及时采集新的标本,保证整体的检查准确性0。
  综上所述,标本溶血后可以更加明显的发现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更加严格的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判断,一旦发现标本出现溶血,需要通过样品空白的方式降低溶血,必要时需要采用重新采血检验的方式,保证采血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张凌云,费丽娜.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2):217-219.
  [2]   郭里江.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11-113.
  [3]   耿翠苗.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124-125.
  [4]   王富强.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8):79 -80.
  [5]   李东.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8):42- 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7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