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使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2017年2月—2018年4月间该院接收的患者246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后进行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护理管理,研究组则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管理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差错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过程中差错发生的可能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c)-005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合理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护士分层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使总的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提高医院总体上的护理质量[1]。因此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了到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246例,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探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出该院收治的246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两组,每组均是12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69例、女性54例,年龄18~77岁,平均(47.52±9.84)岁;研究组患者男性70例、女性53例,年龄19~78岁,平均(48.51±9.83)岁。对比患者在临床上的基本病例信息,结果显示,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该次研究,是在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表示自愿参与后,方开始进行。
   排除标准:意识不清楚,或是患有严重精神性疾病,难以配合临床治疗护理的患者。
   该次研究已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以科室的实施情况作为参考,对护理人员制定排班表,严格护理操作规定,告知护理人员树立工作责任感,履行岗位职责,并不定期护理工作监督。
   研究组: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①层级设置:制定层级责任制度,分层管理(即护士长—责任护士组长—责任护士),选出1名护士长、2名责任护士组长、10名责任护士,另外还需要选出2名护士完成电脑记账、入院登记以及同其他科室相衔接等的护理工作。以护理人员的护理年限、操作水平、工作经验、学历等内容为参考,对责任小组予以分层次处理,各小组组员均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完成自己的护理工作,小组组长由操作能力强、护理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担任,对整体的护理质量予以负责。责任护士在日常护理中应对患者的营养情况、精神状态进行评估,予以健康教育宣传,并辅助其完成各项身体指标检查。同时,应对护理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定进行完善,岗位职责不同、工作流程不同。
   ②层级培训:使用层级方式(以工作经验、工作年限、专业水平、学历作为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按时培训,向护理人员、责任护士进行先进护理理念、护理经验讲解,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增强护理责任感。
   ③弹性排班: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建立有弹性的排班制度,尽量让新、老员工搭配,使临床护理的质量保持均衡。夜班、中午时间段应增加护理人数,以确保护理工作能够连续性实施,下午护理工作较少时则可安排护理人员适当休息、恢复精神,以便用更好的状态迎接接下来的护理工作。
   ④护理考核:医务科、护理部门应按时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严格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成绩同其奖金、职位晋升挂钩。考核需分层级,以责任护士、责任护理组长、护士长顺序进行,一旦考核过程中有问题发生,要求自上而下承担责任,告知责任人其晋升、奖金会受到影响。
  1.3  观察指标
   對比两组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生活质量评分(满分100分计,分数越高情况越好),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率情况,把所有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后详细临床记录。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自拟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了解,共分为特别满意、一般满意、并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统计后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护理质量与生活重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的护理满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7%,高于对照组的91.0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的护理差错比较
   研究组共有4例出现护理差错,护理差错率为3.25%;对照组中,有15例发生护理差错,其差错率为12.2%。研究组的护理差错率更低(χ2=6.901,P<0.05)。
  3  讨论
   我国经济水平的上升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也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以及对护理水平的要求。医院每日的患者流动量大,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多且繁杂,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当护患之间的情绪均处于较为消极的状态时,便会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护理质量降低。所以临床上必须对护理管理措施实施更为重视,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提高总体上的护理质量。    护士分层级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将该管理模式应用到护理管理中,能够优化配置医院的人力资源,使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积极性、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确保护理管理高层次质量要求得到满足,应用效果明显[2]。明确不同等级护理人员具体的工作责任,能够确保每一项护理任务均能够科学合理运用到护理人员身上,具体任务对应负责,使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得以提高。在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先予以层级设置,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义务、责任,完成设置后,定期对护理人员实施专业的层级培训,让护理人员了解、掌握层级管理相关专业知识,明白层级管理对其工作效率、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性,更愿意接受、配合同护理岗位需求、自身护理水平相符合的专业培训[3]。建立弹性排班制度,能够使护理人员间的交接班更加合理,新老配合、适当时间休息,均能够让排班制度更具有科学性,有利于护理效率的不断提高。实施考核制度并与护理人员的奖金、晋升等相关利益挂钩,制定奖惩制度,能够更好地激发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整个科室的护理工作氛围更加积极向上[4]。根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房管理、优质护理、基础护理,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得以明显提高、护理差错率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由此可表示,层级护理管理实施能够使临床护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减少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过程中发生差错的可能性,且该种管理模式实施了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够更优化护理流程,使护理工作井然有序进行,从而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另外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需注意,若护理人员没有按照自身护理能力来承担其岗位责任、职责,可能会使护理操作中的差错率增加,消磨患者对其的信任度与好感度,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质量,因此必须要确保根据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工作年限、学历等情况安排其从事具体的护理操作,这样才更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5]。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临床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提高医院总的护理管理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将该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
  [參考文献]
  [1]  陈茂春,谭秀琼.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6(24):140-141.
  [2]  姚红娣.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研究[J].国医药指南,2016,12(18):495.
  [3]  王砚丽,邢彩霞.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提高ICU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的实践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0):752-754.
  [4]  陈丽燕,王雪娇,冯冰霞,等.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5):702-704.
  [5]  梅丽芳,雅琴,朱红.分层次管理对ICU护理质量及护士职业疲惫感的影响[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3):71-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5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