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丽课堂,让科学更具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何让深奥、枯燥的科学知识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需要教师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探究,不断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头脑内部,而不是手上。这样的教学,才是对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有助益的教学,才是真正绽放科学之美的教学。
  关键词:科学课堂;导入预设;问题情境;探究思维
  笔者观摩许多科学展示课,每堂课都能体现出教师对课堂的思考,都蕴含着教师的个人教学主张。要想上好一堂科学课并不容易,只有深入的思考,反复的实践,才会有美丽的绽放。那么,“美丽”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它的核心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的、和谐的、自然而真实的。下面,笔者结合两个课例谈谈“美丽”科学课的独特魅力。
  一、导入预设的神秘美
  美丽教师的“美”体现在能够打造美丽的课堂上,而美丽课堂的打造需要教师丰厚的积淀和再创造。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就是这些美丽的教师,他们对课堂能够进行精心的教学预设和巧妙的课堂调控。
  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设想与安排,有一定的弹性和留白,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好坏绝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心预设。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捕捉与调控生成,越是关注生成的课堂,就越要关注预设。那些“不曾预约的精彩”,只能是日常教学的一个惊喜而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下册“空气的热胀冷缩”时,一上课教师就开始卖关子:这只去壳的熟鸡蛋在瓶内怎么也倒不出来,看老师给大家露一手,不破坏鸡蛋,也能让它自己乖乖地从瓶子里出来。教师抛出的话题,瞬间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动力。学生惊讶、猜测、思考,进而迫切想要解决问题。
  课堂预设的神秘感吸引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也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精心预设,才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了预设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发展的目的。这是科学之美在课堂绽放的第一朵花。
  二、探究开放的细致美
  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课程一直都强调学生探究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个探究过程应该对学生放开,但并不是让教师全面放开学生,只有适度放开、适时放开,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适宜的尺度是:教师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思维方法,抓住探究主题,具体事情则放手让学生去做,而不是包办。
  笔者仍以“空气的热胀冷缩”这节课为例,教材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展现空气是否会热胀冷缩的现象,这需要先解决两个问题:(1)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2)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问题本身不是教学重点,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方法。教师胆大心细,揣摩着教材的编写意图,在设计中深入挖掘,在探究活动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讨论中寻找多种验证方法,整个环节处处都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思考和智慧的魅力。
  教师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还让学生动脑,让学生明白科学的实验方法,并最終内化成一种固有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事例在这节课的很多环节都有充分的体现。特别是分组实验,教师并没有硬性规定哪个组必须要完成哪项实验,学生有自己的选择权。这样的安排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优等生能更深入地学习,学困生也能量力而为。能力较强的学生,小组合作效率较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比其他小组多研究几项内容;能力稍弱的学生,也能根据自己小组内的实际情况研究其中的1-2项实验。每个小组都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多验证几项猜想、多试验几种方法而全神贯注地投入实验。学生之所以这么投入,是因为这些待验证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实验方法是他们自己想到的,所以实验结果也是他们迫切想知道的。这是科学之美在课堂绽放的第二朵花。
  三、思维激发的活力美
  笔者认为,美丽课堂是富有活力的,它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师生能够和谐互动。教师热情、风趣,能够智慧的引领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投入专注,同学之间交流、思考,甚至争辩;师生之间常有思维的碰撞,智慧的涌动。在这样的课堂上,时时有新问题出现,时时有新方法产生,时时有新想法发表,师生会得到最大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教材“电和磁”时,重温奥斯特实验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有没有什么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特别有价值。
  问题1: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问题2:为什么导线跟小磁针一致时,偏转的角度会大?
  笔者认为,如果学生不是认真参与了实验、仔细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是不会提出这些有价值的探究问题的。各种猜测从头脑中闪现,教师没有否定学生的假说,而是让几名学生带上红、蓝两个不同颜色的帽子。红色帽子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圆,蓝色帽子的学生表示空气微粒,通过模拟游戏来解释现象、分析原因,初步建立了“微粒”与“热运动”的模型。
  科学课上精彩的互动交流、现象分析,都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实验探究或深入思考之后,只有当学生有证据时,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理可论,分析才更到位,思维才更缜密。综观上课的整个过程,教师紧扣思维,层层深入发展,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活跃状态。这是科学之美在课堂绽放的第三朵花。
  上述两节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课,课堂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创设了神秘的问题情境,学生进行了细致的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在探究中不断被激活。这样的教学,是对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有帮助的教学,是真正绽放科学之美的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