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农场:责任式创新下小农户“博弈胜出”新业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从趋势来看,农场势必成为我国农业的主流经营体,而家庭则是农场天然的经营主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要为小农户找到一种新业态,以帮助他们在与其他包括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在内的经营主体的比较中,能够“选择留下”,为破解“三农”困局探寻固本之道。以责任式创新为支撑,聚焦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出“舒心农场”项目构想。
关键词 舒心农场;小农户转型;新业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9-025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9.071
Abstract From trend, farms are bound to become the mainstream operato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while families are the natural operators of far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inding a new type of business for small farmers,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business entities, including agriculture, can help them “choose to stay” ,that explore a way to solve “rural dilemma” . Therefore, this paper took the responsibility innovation as the support, focusing on the organic link between small farmers and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mfortable farm” project.
Key words Shuxin farm;Small farmers transformation;New format
改革開放至今,我国农业先后经历了“高产、高效、优质、安全”4个阶段,而今正处于“安全”阶段[1]。纵观我国的农业发展,主要成绩包括:一方面,得益于现代农业技术的突破、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农林牧副渔多产业协调互补高效推进,在解决国人温饱之余,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餐桌,特别是粮食的丰收,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极大保障,我国农业创造了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近1/5的人口的世界奇迹。另一方面,得益于农业、农村、农民对二三产业发展长达数年的持续支持,特别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第二三产业提供了充分劳动力保障。然而,农业工业化让人们走上了一条以牺牲环境和生命质量为代价换取农产品丰产的“高速路”。以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为主的现代农业大量充斥着田野、污染着土壤、空气和水源、消耗着地力;以饲料、激素、泔水喂养而成的“速成”家畜源源不断地走上餐桌,直接或间接侵蚀着民众健康。与此同时,小农收益的连续降低和城镇化的高速扩张,让“种地不如打工”“自己种地不如搭便车(租地给大户或加入合作社等)”等成为多数农民的共识,以致农村劳动力抛家舍业、外出务工,良田荒芜、耕地锐减、农村空心化。这些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应是未来推进农业发展的主旋律[2]。”
1 趋势与反思:家庭农场应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经营体
农场,是指在一定规模的土地区域范围内进行商品性农产品生产经营及其必要生活活动的相对封闭独立、稳定的地理单元和一种生产经营组织方式[3]。从小范围而言,农场就是家庭农场;从大范围而言,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的畜牧场、农民合作社、集体农庄、林场、渔场等均可作为农场。家庭农场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融合科技、信息、农业机械、金融等现代生产因素和现代经营理念,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规模化经营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从政策导向看,我国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安全)的基调是多种经营主体协同发力。一方面,多种经营主体协同发力是绝对主流。另一方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实现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里有2点需要说明:一是大农业满足刚需,即从国家层面继续深层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综合运用科技、机械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用农业的超级工程满足国民对农产品的总刚需;小农业振兴乡村、富裕农民,即通过鼓励、引导和更大力度的多元支持培育以像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和当地小农的生活富裕,为乡村留住人、留住乡愁、振兴乡村。二是家庭是农场天然必然的经营主体。农业生产难以象工业那样实行劳动者按时上下班、产品在流水线上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标准化的生产。由此也就产生了对农业劳动者进行劳动监督和劳动计量的困难,农业的这些特点显示了它更适合由家庭来经营[5]。
从实际现状看,一方面,家庭农场是世界现代农业主要的经营主体。“全球约有5.7亿个农场,其中90%以上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形式存在。2011年,美国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2 114 668个)占农场总数(2 172 843个)的97.3%,家庭农场的产值占所有农场总产值的85.3%[6]。”另一方面,家庭农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比过小,小农户仍占较大数量。农业部数据显示,家庭农场87.7万家、农民合作社193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41.7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115万家,全国约35%的农户土地得到流转。另外,截至2015年底,经营耕地0.667 hm2以下的农户数量仍达2.1亿户,占全部农户的79.6%[7]。第三,农场在我国,仍处于知其好而不能尽用其好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农场数量激增,但质量和综合效益并不理想;农业收益较大程度地依赖政府的各种补贴和大量的基础设施支持;以新型主体的名义套取国家补贴、圈占土地的异化行为一定程度存在;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的规范性程度不高,产权不清与承包关系随意化并行、大资本、高投入与收效慢等特点鲜明、规模化陷阱频现、抗风险性较差;农业项目选择大都是反季产品或特色经济作物,过分依赖生物科技;农民老龄化严重、青年农民对农业经营缺乏必要的兴趣、信心和技能等。 有必要探究一种新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或生产方式,引领广大小农户改变“轻农”固有观念,埋头务农、兴农,以适应新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需要。
2 调查与提出:责任式创新理论下小农户博弈胜出的新业态——舒心农场
农业是创造生命的科学,是维系人们生存生活最为基本的第一产业。本质上,农业不是单纯的经济产业,更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8]。所谓责任式创新,是对传统创新范式的正向逻辑提出反思与重审,是在认可创新行为主体认知不足的前提下,在预测特定创新活动可能负向结果的范围内,通过更多成员参与响应性制度建立,将创新引导至社会满意与道德伦理可接受结果导向,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共价值输出[9]。
通过对浙江桐庐“荻浦村、环溪村”、厦门青礁村院前社、重庆生态农业大观园、橙里城外庄园、西彭镇真武宫农业公园和所在的黔江等地30多处做了实地走访和调查,借鉴上海松江区的家庭农场实践、蒋高明的弘毅农场和贵州塘约的实践,显示出,“提升农业效益和实现产业增效不能仅靠传统的第一产业,必须在做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实现节本增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培植新业态新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的发展成果。”[10]因此,聚焦小农户,需关注这些问题。
一是种地挣不挣钱关键在改革。从大的形势而言,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出口价格持续低迷。加之,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和地租的不断攀升,农产与国际市场竞争乏力,价格直顶“天花板”[11]。从小农户而言,大部分人在人多地少的前提下,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较大,刨除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机械使用费和部分人工工资外,即使加上国家农业补贴,大多数农产品的收益仍太低或甚至亏本,种地不如打工成为共识;少部分人(产业大户、合作社大股东、农业企业和部分小农户)依据市场垄断地位(或大产出),或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农业的最大受益者。同时,调研还发现,现代农业特别是大农业实际吸纳的是职业农民,阶段性雇佣周边老人或留守人员,在某种程度上讲,与现代工业类似,可承载劳动力相当有限。
二是潜在农业劳动力数量巨大,急需开发。当前,一方面,农业劳动力的总体形势:数量不断减少,老化现象十分严重,素质提升缓慢[12]。乡村大量劳动力外流,仅剩下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良田大片荒芜、新房闭门锁户、商业萧条、生产生活产品供应不足,新生代农民不会、不愿种田成为普遍现象。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创业态势显露。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28 652万人。其数量超过了城市工人,成为仅次于农民的劳动力群体。然而,进城的农民工正面临“半城镇化”的尴尬局面,即农民工城镇就业与生活具有就业渠道较单一、月均收入偏低、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社会保障缴费率低、居住条件“村落化”等特点[13]。加之,适应经济新常态国家一系列经济结构的深层变革,农民工自身的技能素质差异、新老交替,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障碍,农民工正处于“回乡还是留在城市”“已经融入城市和难以融入”的“二次分化”之中。而随着农民工群体“二次分化”的加剧,返回当地中小城镇实现“就地市民化”已成为农民工一种理性的选择[14]。再次,大学生返乡创业也屡见不鲜。农村留守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以及返乡创业大学生将构成“种地”的生力军。
三是不得不种,又得种好。一方面,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为了解决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另一方面,人们需要健康安全充足的农产品供给,这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需要,人民需要更多的绿色或者有机农产品,这是人们美好生活的现实长期需要。此外,更重要的是,“从选择种地-青壮年劳动力回家-产业兴旺-合家团聚-绿水青山-乡土社会秩序重建”,在恢复农业生产生活的同时,乡村社会系统也势必得到较大程度的修复。加之,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以“五个振兴”为核心驅动的乡村正在政府的主推下恢复它的固有生机,并被注入越来越多的新元素。
四是农业的出路在于求助生态,生态农业大有可为。所谓生态农业,就是用生态学的理论来发展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积极采用生态友好方法, 全面发挥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方式[15]。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了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生态和经济上均可实现良性循环,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16]。学者指出,生态农业是指在尽量少使用或基本不使用化学投入物的前提下,保证作物产量基本持平甚至高产。生态农产品质高价优,能撬动城市中高端消费市场,农民付出同城市打工一样多的劳动,可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生态农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与养老等多项涉农产业,还可以附带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17]。这一观点已被该学者所创办的“弘毅农场”所证实。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大势所趋,更是提升农业收益的务本之策。这里的收益,不仅包括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清洁能源、污染治理、恢复土地肥力。
从以上观点出发,对小农户而言,选择一种适合的方式来经营农业,不仅与外出打工的单纯经济利益比较,也是获得与大户(规模以上农业经营主体)比拼信心的来源。同时,本着客观的自身多元需求,包括经济的、社会的、家庭的、伦理的等综合效益来考虑,在博弈的甲乙方之间,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现有规则在生态农业道路上实现多方共赢,这就是对博弈胜出的考量。据此,笔者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即舒心农场,它是指集生态农场、开心农场之长,以“舒心”为理念,以家庭农场为单位,以实现绿色健康农产品的生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安全食品供应和健康休闲“两大需要”为目的,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创建舒心农场园,形成“绿色产品-健康农场-生态休闲-区域辐射”链,催生出生态农业产业最大综合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18]。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这一构想的再建构尤为必要。 3 内核与框架:舒心农场的理念内核和可行性建构的项目框架
舒心农场是以“农家农趣”为主旨的生态家庭农场。一方面,“农家”应具有我国传统乡土社会中的精华价值和丰富面貌,如《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重庆市黔江区的经典土家传统村落那般,土家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养猪;院里有土狗鸡鸭;田里有粮(水稻、玉米),土里有菜(时令蔬菜);坡上有树(枇杷、柚子、柑橘、李子等),再加上好客淳朴的农民,一派小农的自然经济之象,这才是“农家”本貌。另一方面,要有“农趣”,即农家的“趣味”,一是亲近大自然的直观体验,田野风光、山清水秀;二是亲近动植物的直观体验,蔬果采摘、捉鱼抓鸡和汗滴禾下土等。具体而言,农家农趣应包括:能在舒心农场中找到“农村老家”的感觉;能吃到放心的自种自摘“农家土菜”;能买到绿色生态或是有机的食材;能亲自感受种养殖的辛劳快乐;能呼吸到健康的空气,还有那好山好水好人家。
需要注意的是,舒心农场与农家乐有着本质的不同,农家乐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是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具有良好的田原风光,是天然氧吧,既赏心悦目,又满足了城里人回归自然的愿望。二是离城市较近,方便市区游客短途来往。三是农味十足,土特产价廉质好,吃的新鲜,吃的健康。四是价格低廉,旅游性价比高,农家赚的是薄利多销辛苦钱[19]。但究其本质,农家乐是酒店饭馆的乡村化,以服务业经营为主。而“舒心农场”是生态的家庭农场,以农为主、兼业食宿。如浙江某些美丽乡村一般,那“添双筷子加个碗”式的农家乐仅是副业。
按照上述主旨,舒心农场的项目构架包括6个部分。
一是功能定位。宜食宜游宜居宜业。当今的农业,“绿、优、新、涨”是基本方向。对舒心农场而言,首要的功能是宜食,即为顾客提供充足的安全、生态、无公害的农产品,就是俗话说的“土产品”,如“土鸡蛋”“土猪肉”“土蜂蜜”“土菜油”等,这样的农业才最挣钱。同样,这也是舒心农场最主要的收入。最主要的产品应是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其中,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 级和AA 级2种。其中A 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 AA 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 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20]。而有机农产品则是有机农业的产物。有机农业是一种以完全拒绝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为特点的农业形式,通过采取一系列符合自然规律和现代科学理论的农业技术手段,努力调节人类农业体系的平衡态[21]。宜游,“游”不仅包括舒心农场的两大体验,还有农家饭店和民宿。这里的民宿,既不能拘泥农村的原风貌,也不能完全模仿酒店式的现代化。实践中,有的地方为了吸引顾客,一味保留农家房屋的原貌,往往忽视了现代人的基本需求,如层高不够、厕所不方便、人畜未分离导致的脏乱差等,导致投资失败;有的一味追求现代化,农村修酒店,完全丧失了“农村老家”的感觉。诸如此类,皆不可取。厦门长泰县的“六多六不”就是这方面很好的经验,即“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多做庭院菜地、多搞村庄绿化、多用乡土材料、多搞地方特色的建筑,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搞村里的宽马路、不过多使用水泥钢筋、不在门前屋后搞过度硬化”。舒心农产的食宿,应在最大限度地提供舒适环境的基础上,保持传统的农村风貌,留住乡愁,这一点可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结合起来,改造升级。在此基础上,种地和经营的双重收入,势必会对农民宜业宜居创造可能,农民既保证收入又能一家团聚,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劳动力。老中青农民协同发力。在谁来种地的问题上,农村留守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以及返乡创业大学生将构成“种地”的主力军。但对舒心农场而言,还需要继续限制条件,即老中青协同发力。其中,“老”,就是老年农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舒心农场而言,熟悉传播农村传统文化要靠老人;与农相关的一系列传统技艺需要老人传递;“中”,中年农民,农村家庭的收入支柱、主要的经营者、劳动者和投资人,大多有过打工经历;“青”,青年农民,包括新生代农民工或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优势在于受现代技术、理念影响较多、新事物接受快,但对农村了解不足、农业经营兴趣缺乏。舒心农场,以老中青农民协同发力作为农动力的来源构成,目的在于因才而用,各自扮演相对适合的角色。同时,修复乡村固有的伦理关系。此外,对中青年农民,还要注意兼业小农(兼职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之间协作的实现,舒心农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往往被称为“农业工人”“农村经纪人”等,新型职业农民与兼业农民的最大区别在于收入来源不同决定了对土地的态度不同。兼业农民,特别是以打工为主的兼业农民,因为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打工收入,农业沦为家庭“副业”,兼业农民往往对种地收入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种地的目的甚至仅仅是“够自己吃就行”,影响了农业的产品贡献[22]。
三是生产模式。种养结合型生态农场。土地产出率低,农民往往加大施农药、化肥的量,而农药化肥施得越多,土壤板结越利害,害虫杀不死的现象频出;产出率更低,农产品质量更差;生产成本持续升高,农业收入更低,这是部分农民种地的“怪圈”。要打破这一藩篱,舒心农场选择采用种养结合型生态农场的模式,力推生态循环农业,在增加农业收入的同时,确保节能清洁、优化农村生态。如上海农场的循环农业由2个层次组成:种植业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 主要是秸秆的机械化还田;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23]。如黔江养牛场的模式,在经营模式上,该基地采取農户把部分财产权抵押给基地,由基地通过这些财产权向银行贷款来买小牛发放给农户,并负责联系有关企业收购农户的肉牛,基地负责收购所产的小牛,一定年限后,母牛就完全属于农户个人所有,基地也将归还农户抵押财产权的方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在生态效益上,该基地引导参与农户大量种植牧草、魔芋、核桃,通过将牧草可以拿来喂牛,牛粪拿来养蚯蚓,蚯蚓又可以拿来喂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弘毅农场也曾实践过这种模式,即“鸡-玉米-小麦”禽粮互作的模式, 即在玉米田里散养柴鸡,有效利用空间, 取食农田“杂草”,为农田施肥松土,达到既保证粮食安全又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同时将农田里用诱虫灯捕获的“害虫”在玉米田里喂鸡, 增加鸡的抵抗力并节省粮食,并凭借“土”产品取得了较高的收益[24]。 四是经营规模。严格依据各地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如重庆《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指导性意见》指出,“示范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规模标准: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土地经营面积约3.33 hm2(一年两熟制地区)或6.67 hm2(一年一熟制地区)以上;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种猪场存栏量不低于50头,商品肉猪场年出栏量不低于300头,肉牛年出栏量不低于50头,奶牛存栏量不低于20头,山羊年出欄量不低于100头;蔬菜种植面积不低于2 hm2;柑橘种植面积6.67 hm2以上;从事渔业生产的,租期或承包期10年以上,养殖面积达3.33 hm2(池塘养殖)或0.67 hm2(流水养殖)以上”。因此,舒心农场应以从事粮食作物生产为主,兼顾蔬菜、瓜果,兼养鸡鸭猪等农畜。此外,在土地流转上,应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的大趋势和各地土地流转的新规定,以租地为主、土地入股为辅,尽可能考虑租赁年限、投入、产出、政策支持和风险评估。
五是其他要素。农旅结合和高度互联网+。在农旅结合方面,一是以农为主,休闲旅游等其他功能辅之,要在农业生产得到最大保证的前提下兼营旅游;二是兼业发展旅游要与当地的美丽乡村、乡村旅游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力求形成片区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三是旅游休闲要突出“农家”特色。如湖北一些地区,农户在自家辣椒制成的辣椒酱、自家茶园的炒青等上,用上自己手绘的心意包装。在产品打造方面,一是产品包装上,要积极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认证,增加消费者的信心。二是产品销售上,可以采用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主要就是积极办理会员,消费者作为会员按照季节或者月份支付预定款,预订新鲜安全的当季农产品;也可依托农村淘宝、平台直播、电商和众筹平台预售推广。三是在新技术应用方面,要积极采用农业新技术,如物理灭虫灯、沼气、秸秆青储技术或综合利用技术等;广泛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如摄像头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农产品的二维码等。
六是政策导向。舒心农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培育和支持,对政府提出建议:一是加大对舒心农场的扶持力度,舒心农场首先是家庭农场,应享受家庭农场的相关扶持政策;二是政策资金打捆使用合力扶持舒心农场,要尽可能地将美丽乡村建设、精准脱贫、旅游发展、古村落保护、农业产业支持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等政策资金集中起来,为舒心农场提供最大支持;三是为舒心农场运作提供充分保障,如农村确权、土地流转、注册经营、品牌打造、产品认证、农民技能培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上提供全方位支持。
4 小结
舒心农场既是对生态农业普适化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及时回应。农业要绿、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舒心农场正是迎合这些愿景的一次尝试。但舒心农场不是对传统农业的照搬复制,更不是对传统乡土社会的简单恢复,是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一次呼应。现实中,各地已有不少类似的经营体存在,但与舒心农场的初衷并不吻合。同时,作为一个新构想物,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实践去检验。
参考文献
[1]黄国勤.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业的发展——Ⅱ.历程[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5):285-290.
[2] 姜长云.中国农业发展的问题、趋势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J].江淮论坛,2015(5):26-35.
[3] 于战平,陈宏毅. 农场、农场制与中国家庭农场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1):90-98.
[4] 高强,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2013(6):48-56.
[5] 蒋高明.生态农场纪实[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6] 高海.美国家庭农场的认定、组织制度及其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6(9):103-109,112.
[7] 徐刚.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农村全面转型面临八大挑战[J].农村经营管理,2017(8):10.
[8] 胡鹏辉,吴存玉,吴惠芳.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争议评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4):57-65.
[9] 梅亮,陈劲.责任式创新:源起、归因解析与理论框架[J].管理世界,2015(8):39-57.
[10] 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6):82-88.
[11] 周应恒,刘余.中国农业发展大趋势与新三农发展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7(4):32-37.
[12] 原新,刘厚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劳动力变迁研究: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4):76-83.
[13] 徐锡广,申鹏.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工“半城镇化”困境及其应对[J].贵州社会科学,2017(4):138-143.
[14] 罗竖元.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模式选择:基于返乡创业的分析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2):70-81,152.
[15] 骆世明.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1-7.
[16] 卢克·哈苏伊克,法布里斯·德雷福斯,菅野清,等.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J].中国经济报告,2016(12):37-40.
[17] 蒋高明. 生态农业大有可为[N].光明日报,2016-02-19(011).
[18] 何治江.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新模式[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3(6):81-82.
[19] 徐晓兵. 农家乐不能缺少“农趣”[N].兰州日报,2012-08-06(004).
[20] 有机绿色无公害三个体系一张网:关于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类农产品标准概念的话题[N].中国质量报,2003-06-24.
[21] 王太文.有机农业产业国内研究综述[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3):356-361,365.
[22] 朱启臻. 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57-159.
[23] 吕贞龙,龚志山,顾国俊,等. 上海农场循环农业的发展评价[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28(4):75-77,84.
[24] 乌云塔娜,李玉灵,蒋高明,等. “鸡-玉米-小麦”有机模式与“玉米-小麦”常规模式生产力之比较研究: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33(4):10-16,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