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提高低年级课堂识字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低年级识字教学,就是要科学地剖析各种识字法的利弊得失,要遵循汉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本文试图从“字理识字”“整体识字”“语境识字”“游戏识字”等识字方法中探索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意在通过教师课前的认真遴选,富有创意的备课,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上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字形、字音、字意,探索识字教学的规律,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关键词】识字效率    教学策略    创意备课
  识字教学自古被称为“小学”,即文字学。它在语文教学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基础性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今年9月,全国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教材基于2011版课标要求,依据学生思维与认知特点,优先学习汉字,汉字识字量由400字减少为300字。在安排识字时,一改先学独体字,再学合体字的学习序列,变为优先编排高频常用字和学习构字能力强的字。
  一、突出字理,教会方法,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就是要科学地剖析各种识字法的利弊得失,要遵循汉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汉字的特点来说,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我们要倡导意义识记,以字义为核心,帮助学生记住字音和字形。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说,小学低年级儿童擅长形象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形象地来识记生字。陶行知先生说过:“识字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识字数量, 更要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1.图字对照,重现象形字、会意字的形象。
  我们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就要避免按部就班、机械的记忆,要努力地揭示从图形到汉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一笔一画的有理与合理。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课文第6课《比尾巴》,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要认识“比、尾、巴、谁、长、短、把、伞、兔、最、公”11个生字,会写“长、比、巴、把”4个生字。研读教材后,就发现“尾、巴、伞、兔”这4个形声字和“比、短”这两个会意字均可以用图字对照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按照这样的四个步骤进行设计:(1)展示字的原始图形;(2)出示古体汉字;(3)出示楷体汉字。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原始图形、古体汉字与楷体汉字进行对比,分析汉字的构型,实现从图形到汉字的转变,这样的识字教学,是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变成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与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生性又活泼好动,因此如果用平常单一的识字教学方法,从读字音开始,然后分析字形结构,再组词的话,十几个字下来,必将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继而影响学生识字积极性。
  2.引导观察,帮助孩子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汉字中80%是形声字,依据汉字的構字特点,教学本课的“巴、把”两个字,就可以在课前多做一些思考,设计这样的教学步骤:(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去掉拼音读准字音;(3)出示“巴、把”二字,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引导学生说说这些“把”与“巴”字之间的联系,发现读音上的联系,相机学习“扌”这个新偏旁;(4)学习运用“把”字。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动一动,手抓“一把笔”,摸一摸门“把手”,模拟举“火把”。(5)初步了解含有“扌”的字大都与手有关。(6)出示一扇推拉门,让孩子认识门上的“推、拉”二字,了解形声字的基本构成,同时激发了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
  这样的设计,很是“扎实”,并没有“走过场”。字音、字形和字义,都有板有眼毫不含糊地教了,在态度上亲近了孩子,在认知上尊重了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顺从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联系生活,整体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鉴于此,识字教学需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打破,让识字教育走入生活。国家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指出:“要求认识的字,都是出现频率高的生活口语常用字。对于这些高频字的教学,只要求能够在语境中认识、能够运用于阅读就可以了。不要求书写,也不需要对字形做过多过细的分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复现生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识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还可以将生字组成学生理解的常用词语或者句子,使生字在语境中不断复现,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例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生字时,“兔”和“巴”等字的字形学生比较熟悉,也容易识记,相对来说,“谁”的字形比较复杂,有点难度。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识记这个字呢?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整体识记——(1)出示含有“谁”的句子读(这个字在儿歌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且都以首字出现);(2)让学生尝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练习:用“谁”字说一句完整的话;(3)分析字形,继续进行生字巩固。这样高频地出现这个生字,不断引导孩子熟记字形,识记生字。
  这样的课堂,引领孩子积极联系生活场景和经验,带着孩子穿行于文字和生活之间。让汉字不仅有了生命,也有了感情,实现了识字识词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功能。
  三、加强朗读,结合语境,及时学习生字
  朗读,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熟练朗读对于提高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关于朗读,新课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充分体现“学习”二字,一年级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有许多针对文体个性提出的朗读具体要求。例如,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要求“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雨点儿》一课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和“注意读好停顿”的要求;《青蛙写诗》一课要求“读出逗号、句号”的要求。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有“读好感叹句”的要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有“读好对话”的要求;《端午粽》和《彩虹》两课有“读好长句子”的要求;《要下雨了》和《动物王国开大会》两课有“分角色朗读”的要求。要想切实提升孩子们的朗读水平和识字能力,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些实实在在的朗读练习点,开展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活动,在朗读的时候,引导孩子读书时“双手捧书稍稍外斜,眼睛看字字入目”。这样在朗读活动中不断地重现生字,认读生字,加强记忆。
  四、巧借游戏,结合情境,及时巩固生字。
  识字游戏是把汉字融入其中的一种游戏,可以促进孩子们在游戏中达到良好的识字效果。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比如“开火车”“送信”“找朋友”等。根据《比尾巴》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在最后安排了“颁奖”这一环节,上课的过程中相机把“长、短、好像一把伞、最好看”这些字卡、词卡奖励给表现好的孩子,最后给小动物们颁奖,颁奖时还要给小动物说一句颁奖词。孩子们在颁奖游戏的过程中,既复习了生字,又学习了生字的运用,在这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学习了生字。
  根据课文情境,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识字游戏,比如与《比尾巴》一课同单元的《青蛙写诗》一课,可设计“青蛙过河”的游戏;《雨点儿》一课,课设计“雨点落下来”的游戏,《影子》一课,可设计“找影子”的游戏;“游戏识字法”是学生的最爱——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才能学有所获。在课堂上,教师若能花点儿心思来设计有趣的游戏,定能使课堂趣味盎然。
  在低年段,教师应加强识字教学的研究,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儿童原有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尽量利用直观的形象,通过食物、图画、模型等,让孩子们观察演变,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让儿童去理解识字规律。在课堂上还要加强朗读,整体识记,巧借游戏,及时巩固生字。用我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把热爱化为最具创意的、最适合孩子的教学行为,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3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