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赏识”一词在字典中被解释为发现他人及其工作的闪光点并且对其进行重用。放在教育学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赏识呢?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在肯于接受和他人的差距的前提下的一个不错的教育理念,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从中培养健全的自我认识,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带他们走向成功之路。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自身心理的需要,其中他们特别需要感受到自己被欣赏、被赏识,小学生们的茁壮成长和老师的赏识密不可分。那么赏识教育这一新的概念应该如何应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呢?下面我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鼓励同学们在被赏识的同时学会自我欣赏
  在最近这段时间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我比较看重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强调给他们一些自主创新思考的平台。上课时,我注意到有部分同学的考试成绩不算特别理想,也不是特别自觉的学习,但特别的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新颖独特。作为老师,首要的的还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他们思维上的培养,激发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每一位同学都有无限的可能,而如何把他们的潜能激发出来就在于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作为同学们学习的领航者,为他们的学习起到了指引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懂得赏识学生,对他们的优秀表现给予表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渐渐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
  二、讓同学们从赏识中进步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勤于观察,找到同学们的优点,给予适当的鼓励,使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对自我的肯定。天下没有完美的人,同时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点,关键在于老师们要有发现优点的眼睛,并对他们的优点给予肯定,这有助于同学们增加自我认可感,找到学习的快乐。由于小学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给他们安排的学习任务不应该仅仅是书本上的内容,最好改变传统的方法,想办法排除课堂的沉闷和同学们的被动气氛,让同学们自主思考问题,这就要求老师找到新的教学方法。以小学的课文《船长》为例,在完成对文章的讲述前,我给同学们留了一个问题,问他们是否认为在紧急关头,船长可以生还,他为什么会做出和船一起共生死的选择。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思维,让他们思考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赏识中考虑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方法。宽容代表着要先接受同学们的好与不好,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取得进步。给同学们足够多的空间留给他们自己思考是很重要的,当有问题发生时,引导他们首先思考自己怎么了,而不是别人。在以往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班级,因为人很多,上课的时候一直没有良好的纪律。每次打完上课铃还有同学们陆陆续续进入教室,上课的时候,当老师提问,举手想回答问题的同学没有被老师点到,就会感觉丧失了兴趣,开始做自己感兴趣的与课堂无关的东西了。在一开始,我给班级的学生提了要求,让他们在上课前就进入教室准备下堂课的内容,上课的过程中也通过对不同的同学进行表扬或者批评来刺激他们认真听课。然而实行这种方法一段时间后,上课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一些同学仍然在上课铃响后陆续进入教室,提问的时候仍然有不少同学交头接耳。半学期过后,我不断的总结问题,慢慢的发现,是我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一番考虑过后,我意识到是我制定的课堂要求有些太严格了,对小学生们而言很难做到。因此我改变了我的奖惩机制,告诉他们什么才是课堂上应该做的事情,合理把握班级文明建设的时机,在班级内安排每周选出优秀的学生和纪律良好的小组,对于不太规矩的学生,则进行是否进步的评比,使他们感到受到了同样的重视。学习风气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耐心的等待和维护。学生们在失误中进步。慢慢的,班级的纪律得到了大大提高,这也说明了我的改进方法的可行性。
  三、使同学们在赏识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成功获得的快乐是十分满足的,从中获得的学习的动力也是十分充足的。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给他们实时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来说。比如说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安排同学们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分工找指定的资料,并且一起探讨,最终由一个人来写文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为小组的成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学们也从赏识中感受到了满足,更好的充实了自己。
  总的来说,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是一种尊重学生的自身想法,欣赏他们自身品质的教育。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多鼓励、引导同学们,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要给他们足够的照顾和鼓励,及时的表扬他们做的好的地方。人是可以变化的,每个人都想要追求幸福,都希望自己能被他人赏识和认可。与此同时,人们的向上的动力也会在被赏识中放大。对于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同学们,教育他们的不二法门方法就是给他们足够多的欣赏,让他们感到被认可和赏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