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作文教学回归自然生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应考式的作文教学,过分注重方法技巧的传授,偏离了作文教学的初衷。在获得基本书面表达的能力的目标引领之下,笔者从“关注生活,细致观察;立足文本,积累语言;创设情境,自由表达;启发质疑,自主修改”四个方面探索了作文教学的基本路径。尝试引导学生在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轻松学作文,让作文教学回归到服务交际、表达需要的自然生态。
  【关键词】教学作文;回归自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偏离目标的作文教学现状
  有人用“浮夸、俗套、文艺腔”来形容学生现在的作文,这样说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但也说明了问题所在:与当前作文教学的目标不符。老师很重视作文,但老师重视学生是“应考能力”,而不是 “表达能力”。老师过于热衷研究作文“秘诀”,却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然而脱离学生生活体验的作文方法、技巧教学,很难被他们消化吸收,反而给作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很多学生忽视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真情实感,去冥思苦想,搜寻不切实际的材料,自然就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由此看来,这种方法技巧指导式的作文教学,是低效不合适的。那么,作文应该怎样教呢?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首先回到作文教学的初衷上来。
  二、明确作文目标——让学生获得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曾说:“语文课令学生练习作文,唯求其能将所知之事物,所思之意念,以书面语言写出,确切明白,无赘无误。”两者都向我们传递着同样的宗旨:作文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一辈子真实受用的、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服务于交际、表达的需要,这才是作文教学的自然生态。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怎样才能让孩子不再惧怕作文,自然熟练地运用书面语言呢?下面将具体论述怎样使作文教学回归应有的本真状态,帮助学生迈开习作的第一步。
  三、如何让作文教学回归自然生态
  (一)以生活为源,教会孩子细致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到实际中观察事物,学生才能从生活的海洋中捕捉写作素材,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有了生活的体验,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得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眼睛;细致观察,作文才能写得充实具体。
  教师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观察太阳、月亮、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的微妙动态。在学完《咏柳》这一课后,我带着孩子们去校外观察柳树。引导学生抓住树的叶、颜色特征、树枝、树干、根的特点等,仔细去观察,如观察树叶,细长的叶子想什么呢?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积累的好词句段等去赏识、观察、思考。学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作为作文素材。生活处处都是美景,都是学习的好素材。还可以组织学生游览校园,明确观察的要求,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然后,全班在游览的基础上,畅谈自己喜欢的地方,一些树木花草给人什么印象,在阳光下和风雨中为什么不同等等。经过这样的观察,观察到的景物就比较具体细致了。
  (二)以阅读为本,积累语言,规范书面表达
  鲁迅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么写。”阅读教学本应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作文教学有机地融入孩子的阅读中,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1.巧用文本,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我教完《白鹅》这一课时,让同学们学习丰子恺先生的写作方法,回去观察自家的小动物。引导学生思考:要把小动物当作自己的好朋友来观察,你会怎么写?课文中哪些好词好句你可以学着用一用呢?孩子们回去之后就写了《我们家的小鸡》《我们家的小狗》等作文,效果相当好。
  2.读写结合,架起“我”与文本的桥梁。“续”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期待。《中彩那天》这一课为我们塑造了诚实、讲信用的父亲形象。教学时,文末的“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句话给学生很大的思想冲击。于是,我顺势布置小练笔:我能想象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之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我要把想到的写下来。
  3.新写故事,要有自己的创造。教学《鸟的天堂》时,可以引导学生用第一人称把课文改写成导游词,借鉴文中优美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曾祥芹先生的“表达性阅读”概念,就是要关注阅读吸收后的倾吐——以文表心,也就是将习作与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讀写协调发展。
  4.“后”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情感。总有些文本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使他们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学习《掌声》这篇课文时,孩子们入情入境地朗读和个性化地解读,使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已经走入了文本,与作者产生了共情。在孩子们的读后感中,我看到了这样的文字:“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多为他人送出掌声,送出温暖。如果穷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没有钱买学习用品,我们应当要捐出一些学习用品,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的,一定会努力学习的。”通过写读后感,让学生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领悟作者的内涵思想,帮助自己树立人生价值。
  (三)创设情境,搭建自由表达的平台
  【场景回放】
  教师事先告知学生要进行一次小型测试。当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翻开讲义夹去取试题,却没有发现试题。接下来是教师 “找试题”的一系列动作,神态也随之不断变化……学生从开始观望逐渐变得莫名其妙,最后学生忍俊不禁时,教师也宣布“试题”找到了。
  当堂课的测试题就是:将老师“找试题”的细微过程写下来。
  有紧张、期待,还有疑惑、豁然……都是真实情境下的体验,激发了学生想要创作和表达的欲望。“老师胸有成竹地翻开讲义,满怀希望地‘抖动’课本,失望地望着在地上滚动的硬币,有些慌乱地找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仅存的一线希望破灭了,从走廊上回到讲台上,还一边无可奈何地摇头,尴尬地望着学生;最后带有几分狡黠地宣称……”
  【案例分析】
  学生写作的障碍主要是没有真实体验。通过诱发学生的体验,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制造材料”,教师就要有目的地创 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通过真实情绪的波动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灵感。
  (四)质疑启发,引导学会自主修改
  鲁迅先生曾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曹雪芹也说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如何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呢?笔者认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当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推敲、修改的基本方法——质疑启发。修改作文时,往往需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这儿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是否可以换一个更恰当的词语;调动一下词语或改变一下句式,是否更好;为什么没有表达出来自己的意思,怎样更能说明白要表达的意思等,促使他们自己去思考、调整和改进。
  其次,开展互助合作,放手给学生评改。按照作文水平上、中、下搭配的原则编组,每组三四个学生。明确基本的评价标准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内相互传阅评改。同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接近,相互之间的建议提醒更容易被理解、接受。通过多次的实践,孩子们知道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最终可以更好地进行自主修改。
  写作是一种表达,交际、表达、情感表露的需要才是作文的原点。当下应考式作文教学,实在是华而不实,做再多努力和引导也无异于“空中楼阁”。只有从原点出发,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在课堂这片土壤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编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