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写作感情 提高写作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情,使之对作文有情感,才能乐动笔,写的文也情真意切。笔者在教学时,一、培养写作感情;命题要适合学生胃口;批改多融入情感因素。二、激发找“米”热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作文素材。多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汲取知识营养。三、激奋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认真习作,一丝不苟,笔耕不辍。
  【关键词】感情  找“米”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99-02
  “情者,事之经;词者,理之纬。经正而纬成。理定而后词畅。”(刘勰语)这段精辟的论断,揭示了“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是不可忽视“情感”这一因素。因为,我们的作文活动重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而感情又是教师、同学等诸欣赏者对其作文进行评价的媒介。同时,作文者的感情是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基于此,以“情”贯穿作文教学中,那么,学生在写作时自然会受到情感冲击,不吐不快。
  一、激发写作感情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因素是紧密联系的,任何活动,包括作文教学与写作,都是在一定感情的诱发下进行的。“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如果没有感情,就像失去了流动的血液一样失去了生命。古人所谓“诗缘情而绮靡”(陆机《学赋》)。“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白居易《与文九书》)等,说的都是情感之于作文者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情,我做了如下三点。
  1.诱激法
  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都希望自己在生活的道路上有收获、成功的一码,得到同学的赏识,大人的肯定。写作也如此,每个学生都希望写出来的作文,受老师表扬、同学的青睐,继而产生成功感,乐写文章。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在班级成立了“春梦文学社”,爱好写作的学生纷纷参加。此时,我就适时组织各种写作竞赛活动,如:“六一青春梦”、“七一颂党恩”、“十一庆中华”等,学生踊跃参加。每次活动,我对参赛作认真批改打分,评出等级奖,给予表扬与奖励,奖品虽欠丰盛,但一张红红的奖状或一份小小的奖品足以燃旺孩子的写作情感。特别优秀的作文推荐到校作文平台展出或投寄有关作文刊物录用,那学生的欣喜之情就像长江浪花沸腾了,由此作感也腾升了。
  2.命题切欲感
  教师命题要适合学生胃口,见得到摸得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写作欲望。叶圣陶先生说:“教者命题,题意所含,要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能所撰写。”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感知,出的题就可能让学生感到漠然、棘手,还会挫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感到作文太难写了。所以教师命题,要细心体察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抓住他们的内心“积蓄”来设计作文题,使之能言之有物。为此,我在命题时,首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切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然后考虑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把握。惟其如此,作题才能叩开学生的心扉,写出他们熟悉的人和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写出他们有生活气息的作文。
  3.批改多润情
  作文批改的评语,不仅是对作文语言、技巧的褒贬,更是老师通过作文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因此,我在作文批改时对每作寄于情感。凡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即言之有理、感情真挚的字、句、段,用改笔圈起来,并写上 “言之有理”、“情真意切”、“感人之深”等批语。而文中出现文理不通、语言枯燥、表情达意片面、感情低沉等问题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者,我就找到该作者,先肯定作文中的优点,然后以鼓励口吻指出文中的缺点,再抒己见。这样既评了“文”,又交了“心”,使该生在表扬与鼓励声中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激励找“米”热情
  学生写作情感有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是常常有的,于是面对作题,笔重千斤,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即使搜肠刮肚、拉扯成篇,也缺乏时代气息,体现不出个性特征。平心而论,当代中学生时逢盛世,生活丰富多彩。广播、电视、网络的覆盖,报纸杂志的繁多,又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但学生们身在“米”仓却找不到“米”下锅。原因很简单,没有找“米”热情,也不懂如何去找。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得细雨润物。
  1.观察生活,取之精华。
  “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这就是说,作文动笔前,需要得到生活的启迪。因此,正确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美的生活中得到作文的启迪是教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可忽视的新课题。罗丹说:“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这就需要老师去培养、去引导、去发现。平时,我要求学生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周围的人和事,从生活现象中抓住生活,了解生活,找到足以表现生活本质的材料。在作文时,根据需要带领学生扑入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看大海浩瀚,长江浪涛;看田野肥沃,硕果累累;看社会文明,精彩人情……这些都是生活的精华,学生的“情感色素”,是鲜活的、明敏的、富庶的、独特的、深刻的。一旦成为学生写作源泉,那学生一定用自由之笔,写出他们的自然之趣,这样的作文,情在文中,乐在写中。
  2.学习知识,写作丰翼
  客观地说,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加上条件限制,不可能常去观察取材,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知识、感受知识、运用知识。比如网络、电视、报刊杂志堪称时代的一面镜子,现实生活的实录。我要求学生每晚看些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每星期阅读些报刊杂志,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记入笔记本。又如古今中外名著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多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且能拓宽思路,弥补生活的缺陷。这就要求学生像蜜蜂一样,从群书中汲取写作营养。再如我们的教科书,知识包罗万象,也是材料的宝库,指导学生占有它,包括语文课文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表达方式、写作技巧及语言词汇等。积细流以成江海,积蛙步以致千里。
  三、激奋写作训练
  学生有了写作感情,有了好“米”,不等于就能写出好作来。要出好文章,就得“乐于多做,始能精熟。”因此,教师还得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所谓强化,就是要求学生在接受写作知识的基础上,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致力于习作,天天练、月月写,千磨百砺,剔石成玉,使文思大进、文笔纯熟,佳作迭出。
  其法有三:一是命新題,命多题,多写多作。学生处在传统的教学中,各科作业多,忙碌不堪。要习作,只有钻时间空子,忙里挤时。我就据学生这个特定的写作环境,每周命上几个具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的作题交给学生,由学生选上适合自己胃口的题目,驾驭写作技能,挤时间,认真习作,一丝不苟。这样课余练、天天练、周周月月不断线,定会文笔奋进,笔下有神。二是记心得、写短文,持之以恒。告诫学生:在每日有所学、每月有所闻的校园或社会中,若能日有所思,夜有所悟,获得“自我之见”,哪怕一点一滴,三言两语,都应析词炼句,心记笔录,如此演练不息,就会业精于勤,文思蹁跹。三是改旧作,出新意。学生作文如一次不佳,过旬日教其重作旧题。深思熟虑、切磋琢磨,找出旧文之弊病所在,再苦思琢其真,以改其瑕。改一文、明一理、长一智,日积月累,便可挥洒自如,落笔成章。
  有道是:“但肯寻讨便是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只要我们点燃了学生作文感情之火,那么文章的金子肯定会在烈火中炼就。
  参考文献:
  [1]《语文教研成果集成》1999年下册,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霞(1977-),女,汉族,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人,本科学历(汉语言专业),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8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