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下的阅读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实现了全面革新。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生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利用阅读教学可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选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阅读、积累,在实战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实学生内心素养,为其后续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8-01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8.108
   语文素养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语文知识、语言运用、表达手法等多个方面加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力度,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拓展,完善个人素养,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而后对当前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阅读教学改革策略,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了解: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外,更要利用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积累,培养语感,拓展个人思维,使学生利用自身现有知识对当前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转化。不仅如此,新课改还要求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必须要以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个人审美、品德、修养,同时还要明确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顺应“整体认识,分部欣赏,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真正实现多种阅读方式的灵活应用。比如,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影、新闻、辩论会等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二、分析: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大都是以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为基础进行的。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多种现实问题。比如,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无法真正转变自身教学方式、教学思想,导致在文本研读、感悟过程中过于“传统化”。还有,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总是会断断续续地遇到多种问题,比如:生僻字词,断章取义,导致根本无法正确了解该文章核心内容,进而对阅读学习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三、探究: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
   (一)以读为本,体会阅读美感
   “读”既是阅读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又是学生直观感受文字的必要方式。阅读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作者所写的文字结合作者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作的意义及写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初始、高潮、结束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个人情感,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融入到作者所在的意境,甚至可以将自身思想与作者意境相结合,实现“精神交流”。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真正走进文章,感受文章各个情节的跌宕起伏,进而更好地对文章进行深度解析。
   《山行》是诗人杜牧描写秋天山林景色的一首七言绝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分析诗句表面含义为切入点:“远上寒山石径斜”是文章第一句,整篇古诗是围绕山写的吗?如果不是,那古诗的写作主题又是什么,同学们深入分析诗句,找出古诗的写作主题。而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前作者情感进行剖析,了解诗中字词美感。“远上寒山石径斜”一句简单点明了写作背景及写作地点,用“寒”字说明了当时正处于深秋,而“远”字代表了山路长远;古诗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字就形象地表现出白云缭绕的情景,“有人家”三字更是代表了深山里的生气,同时与上句中的石径也相呼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这首诗的中心句,前一句中“晚”字用得恰到好处,既点明了写作时间,还可表达出自身对于枫叶的喜爱之情。后句“红于”一词更是无比精妙,将枫叶的色彩与春花相比,给人以视觉想象。在整首诗句中,作者将自身情感与周围所见所闻融为一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含义为基础,帮助学生真正融入到诗句中,体会到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二)交流分享,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实施“灌输式”教学,势必会对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部分时间以供学生交流,让学生独立分析、理解文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阅读中全面体会作者情感,反省自身。“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见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交流过程中,对于一些好的思维方式可以借鉴思考,从各个角度剖析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文章意境。
   《望天门山》是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古诗,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先对这首诗的意义进行简单讲解。开头描述天门山从中间断开,滔滔楚江水滚滚而下,气势恢宏,碧水东流到了天门山,“回”是往哪儿流呢?这时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是不是有东西挡住水了?”“是不是已经填满了所以不得不往回流呢?”带着这个疑问再对下面两句进行了解。青山和一轮红日,碧水,还有孤帆,这是何等美丽的景色,那么作者写作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你们从诗里感觉到作者的情感了吗?如果有,哪句可以表现出来呢?通过多个问题的不断递进,使学生在思考中想象,将自己置身于“天门”“楚江”“碧水”“青山”之间,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感。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读这首诗会有什么感觉?”“你认为这首诗跟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在布置任务后,各个小组分别选派同学进行发言,学生可以将本次学习内容与以往知识进行整合。利用交流学习方式,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进而有效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
   (三)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真正发挥核心素养理念的实际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构建一个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提问法”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主动思考。
   比如在教授《司马光》时,教师可以提问:“在这篇课文中,小孩子掉到什么容器里了呢?”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瓮”字可能还不认识,所以很多学生开始指着课本上的图画告诉老师,掉到这里面了。“那他为什么会掉进去呢?”此时学生十分好奇,会思考为什么会掉进去呢,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本学习。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简单了解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然后分别演示“司马光砸缸”经过,看谁演示情况更贴合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本,可有效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认知本篇文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更是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師应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转换思考方式,使其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有效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峰.漫谈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月光曲》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7).
  [2]叶翠敏.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8(14).
  [3]王会娟.从“以学科文本为核心”到“以能力提升为旨归”——阅读核心素养的反思与重构[J].基础教育研究,2018(9).
  [4]卜超.浅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J].未来英才,2017(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4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