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志愿者服务与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事物的发展往往面临着许多未知的问题,尤其是对学生志愿者服务来说,也存在着许多的影响因素。所以在发展中就要清楚地认识到中职学生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性,做好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在掌握好服务重点与开展现状的基础上来保证工作模式的新颖性,从而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志愿者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268-02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中就要从确保学生志愿者服务有效开展上入手,做好志愿者组织与自我监督,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来引导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建立有效的活动机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志愿者服务也在不断创新,通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促进了时代发展,同时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目前,全国志愿者服务活动范围相对较广,不仅涉及社区建设,同时也包含了环境保护以及扶贫辅助等环节,所以说今天的志愿者服务已经展现出了极大的价值。作为一项高尚的社会事业,学生志愿者服务就要从展现自身价值上来进行,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首先,志愿者服务是不计报酬的,所追求的是无私奉献,通过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道德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借助社会文化来丰富校园文化,展现出学校育人的职能。可以说学生志愿者服务一直坚守了奉献、友爱、互助与进步等宗旨,不仅宣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拉近了人与社会的距离,满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1]。
二、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开展现状
首先,在组织体系上的不足。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就需要做好调整工作,展现出完善的管理体系。虽然现有的一些组织与学校中已经形成了志愿者协会以及社团等,但是从实际建设上来说,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甚至造成了志愿者工作并没有进行统一的组织与管理,最终也就造成了对服务工作的开展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加之并没有组建出维护志愿者自身权益的组织,所以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开展。其次,社会支持力度不足。现阶段所开展的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中,主要是由学校牽头来进行的集中性任务,但是在发生突发性问题或是临时性问题时,则难以发挥出服务的效能。而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所开展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则展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不仅拥有了社会的支持,同时也受到了社区、宗教团体以及一些民间组织的支持,这样也就实现了同步的发展,促进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最后,在宣传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所采取的宣传方式主要是从班级来进行的,通过不断的扩展与发展,以此来实现传达目标。但是对这种宣传方式来说,却存在着异性的不足,尤其是在宣传深度与纵向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不仅降低了宣传的效果,同时也使宣传范围十分的狭窄。如果采取宣传单或是张贴海报等方式,其效果与速度上也是严重不足的,最终也就降低了宣传的影响范围。可以说学生志愿者服务作为群众性的组织,与社会其他义工组织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性质上也是相似的,有着较大的影响与作用。但是在研究中发现,现阶段的发展还与本质目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志愿者服务工作与“学习雷锋月”活动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有临时性与短期性的特点,大多停留在表现上,并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活动,而这也受到学校领导重视度不高的影响。所以在发展中就要从做好结合与创新工作上入手,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展现出自身的价值与作用[2]。
三、中职学生志愿者服务与实践育人模式的实施
(一)培养自信心以及合作精神
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与成绩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但是在进行志愿服务工作时,学生可以通过被帮助对象的肯定与认可获取自信,逐渐产生出全新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在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时,就要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倡导正确的服务理念,形成全新的志愿者精神,通过端正服务宗旨,在多项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如在假期中学生就可以深入当地敬老院或是福利院等机构中,通过敬老爱老活动,以此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来服务他人。在深入社区时就要从奉献、关心与关注活动出发,为群众提供周到的服务,得到群众的认可。在开展心理志愿服务工作时,就可以从成立后援会上出发,主动提供心理咨询活动。通过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建设,以此来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从志愿活动上来说,当志愿者受到他人的认可与表扬后,也就可以产生极高的自信心,并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本质就是要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积极参与各个环节,同时还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帮助与协作能力,这样才能快速有效地完成共同目标,打造高素质的志愿者团队。我们可以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打造发展空间等方面入手,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在提升综合素质与表现自我的基础上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如在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时,能够缓解城市中用血紧张等问题。通过积极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不仅可以展现志愿精神,同时也可以形成团队之间紧密合作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识[3]。 (二)培养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研究中发现,现阶段的一些中职学生存在着社会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往往局限在校园中,所以在认识社会与适应社会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而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就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他人,加深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所以在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时,就要从社会化发展上出发,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来发挥出学生的专业优势,确保学生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上的结合,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通过将志愿者服务与专业实践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满足志愿服务项目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借助活动来提升志愿者的能力。志愿者在为群众提供服务时,也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思想认识[4]。
(三)培养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不论是哪一个社会,都是由不同的人与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学生作为其中的一员,其生存与发展都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通过使用多层次的社会资源,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思想认识。尤其是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下,也可以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特点,养成其责任意识与思想认识。因此在发展中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所进行的志愿者服务工作要从实践环节出发,借助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如可以开展美化校园环境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在承担起相应责任的同时来树立起责任意识,展现出自身的精神,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秉持正确的服务理念,在发挥出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基礎上来坚守正确的思想理念,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专业技术,在提升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来形成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只有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情况,才能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近些年发展中,通过将培养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受到影响,端正自身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主动为社会服务。可以说志愿者服务工作不仅展现出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也展现出了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提升了时代的特点。所以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就需要学生之间彼此合作,在有效锻炼与提升思想认识的同时来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才能,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借助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来展现出自身的价值所在。可以说志愿者服务所关注的并不是被动地做事,而是针对社会群体与不同人群之间的帮助。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就要从相互帮助上出发,确保学生能够接受与理解,这样才能端正自身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到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去,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作用[5]。
(四)学以致用提升能力素质
在中职学校中也要鼓励学生从打造优良校风上入手,综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在面向社会发展的同时来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采取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所以说想要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出自身的专业优势,就要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提升服务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来为社会与民众提供服务,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目标。从另一层面上来说,志愿者活动就是要与专业结合在一起,通过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在利用假期的基础上来积极参与到服务活动中去。从服务项目上来说不仅涉及科技服务同时也涉及文化宣传等方面,所以在发展中就要从引导学生学习上出发,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校内与校外的志愿服务活动。也要鼓励学生进入基层,在了解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来明确实际情况,从而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借助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为社会提供服务中去[6]。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志愿者作为一个群众性的组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发展下,就要从创新与完善的角度出发,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做好调整工作,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佳玲.中职学生志愿者服务与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7(23):48.
[2]沈凤.中职志愿者服务与实践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成才之路,2012(16):18-19.
[3]佟姝婕,范会明.“实践育人”理念下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5(2):144.
[4]陈霞红,刘文献,陆维维.“实践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5):32-33.
[5]刘天目.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124-127.
[6]张馨元.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研究[J].新西部,2013(14):156-157.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