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批判性思维培养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批判性思维因其反思、审慎、全面、独立的特点,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一定角度上看,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起点。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质疑问难,激趣导入
  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对课题提出疑惑。教师在引导中注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延展其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执教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军神》时,笔者先让学生聊聊对“神”的印象,再结合“军”指“军人”,引导学生体会“军神”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这样,学生很快便结合“军神”的本义和课文情境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如:军神在本文中指谁?他做了什么事让他被称为军神?他为什么被称为军神?教师再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二、梳理问题,对话文本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学生先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把课题质疑时不懂的问题弄懂了一部分,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说说针对课文内容想到的新问题。此时,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后会产生许多不懂的问题,有的比较简单,其他学生可以帮助解答,还有的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问题。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开展探究学习。此时提出的问题不再是课题质疑时的激趣作用,而是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问题,把问题归类为宏观、中观和微观问题。如《海上日出》一文中,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提出的“作者为什么说海上日出真是偉大的奇观?”就是一个中观问题。学生在这一假设前提下,需要阅读文本找出相关语句举例论证这一观点,这是批判性思维中演绎推理能力的体现。再比如《木兰从军》一文,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花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围绕这一问题需要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批判性思维中归纳推理能力的体现。
  三、合作学习,碰撞思维
  在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问题后,学生先带着问题静思默读,形成自己的答案,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碰撞思维,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反馈。此时,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对话的主体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静思默读和小组讨论,另一方面在全班交流分享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回答的信息。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将自己通过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说清楚。这正是将隐性的批判性思维的分析推理显性化的过程。如在教学《微笑着面对一切》时,学生围绕“你认为桑兰是个什么样的人?”确定了三个步骤:①找句子;②抓词语;③谈感受。学生通过长期这样的训练,他的回答就可能会是“请大家看这个句子,我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桑兰是个坚强的人,因为她……”
  教师仅靠明确学生的回答模式还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教学《山茶花》时,学生回答从“一汪清潭”可以体会出绿色的山茶花很美,但是说不清楚原因。此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这里的‘一汪清潭’换成‘一泓清潭’‘一股清潭’可以吗?”学生通过对比想象,自然就能体会到“一汪清潭”的水很多,水汪汪的非常亮,可以让人联想到绿色山茶花晶莹透亮、充满生命力的美。
  四、提炼观点,以疑促学
  教师不仅以问题质疑导入,也要以问题结束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在学完课文后还有哪些新的问题。如《军神》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了手术前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伯承堪称“军神”;第二课时则继续围绕这一问题探讨手术中和手术后,还能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堪称“军神”。《军神》第二课时结束后,再次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疑惑。学生踊跃回答,有的说自己还想了解沃克医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的说想读读刘伯承还有哪些其他故事,有的学生说想了解历史上还有哪些人物堪称“军神”,还有的学生由“军神”联想到了“医神”“战神”等。学生的思维由课上到课下无限发散,于是教师顺势梳理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军神”做探究性阅读。此时,作业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的任务,而是学生自己质疑解疑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了。这正是批判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转化的过程。
  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是质疑的前提,而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勇于探究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能言善辩是批判思维的最好展现,超越创新是批判思维的最高境界。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出色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大胆创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