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药物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小分子药物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内收治的94例丙型肝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a-2a+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分子药物索非布韦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结果:①评价肝功能,治疗前组间各指标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统计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型肝炎应用小分子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小分子药物;丙型肝炎;疗效;安全性
丙型肝炎(hepatitis C)即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的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输血、针刺、吸毒等方式传播。丙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病毒不断增殖,持续加重损伤肝脏,甚至累及其他组织,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积极对症治疗丙型肝炎,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94例患者分成2組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小分子药物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内收治的94例丙型肝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32例男性,15例女性,最小4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79±5.62)岁。研究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55.93±6.14)岁。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分组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干扰素a-2a+利巴韦林治疗。其中,皮下注射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a-2a,180g/次,1次/周;口服利巴韦林片,0.30g/次,3次/d。
研究组:小分子药物索非布韦治疗,口服给药,400mg/次,1次/d。
同时,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保肝治疗与对症治疗,持续用药1年,1年后,评价疗效。
1.3疗效指标
(1)采用天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包括4个指标,即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血清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
(2)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4统计方法
用SPSS20.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T值检验计量资料,X?值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功能
比较治疗前肝功能指标,组间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2.2不良反应
统计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饮酒、劳累、长期服用肝毒性药物等可促进疾病发展。临床上,根据起病缓急,一般可分成急性丙型肝炎与慢性丙型肝炎【2】。近些年,大量资料表明,丙型肝炎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一旦确诊丙型肝炎,需尽早对症治疗,改善预后。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a-2a,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的作用,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阻断病毒复制的方式,控制病情。利巴韦林是一种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可选择性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索非布韦是DAA小分子药物的代表,属于HCV NS5B RNA 依赖型RNA聚合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对丙肝病毒复制过程直接产生抑制作用,抑制“非结构蛋白”,阻止丙肝病毒复制,有效清除丙肝病毒。索非布韦,为核苷酸类似物抑制剂,适用于治疗丙肝病毒感染,且无需应用干扰素,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是一种能够有效阻断丙型肝炎病毒复制所需的特异性蛋白质。相比蛋白酶抑制剂和NS5A抑制剂,索非布韦有所不同,病毒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即使产生耐药性,停药后,耐药病毒很快便可消失,可更换另一种药物联合应用,其被临床医生称之为“耐药屏障较高”的药物【3】。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的AST、ALT、ALB、TBIL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总之,小分子药物治疗丙型肝炎,不仅可有效改善肝功能,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晓宇,王菊仙. 抗丙型肝炎病毒新药及治疗方案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14,23(22):2624-2630.
[2]侯惠玉. DAAs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7.
[3]吴晓宁,欧晓娟. 丙型肝炎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0):6082-60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