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习作批改“三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习作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师很伤脑筋的一件事,而批改习作更是教师沉重的负担。教师改得辛苦,学生却只关心分数,对评语经常视而不见;教师一改再改,精批细改,笔墨占了原文的一大半,而学生只不过照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收效甚微;更有学生,对修改自己的习作竟然毫无兴趣……教师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习作批改应坚持及时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和鼓励性原则,才能改变上述现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谈谈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批改后的习作及时反馈给学生。有的教师一定会认为无法做到,因为以一个教师教一个班计算,每次习作就有50篇左右,这的确是较大的工作量。如果每一篇都精批细改再发给学生必定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经过那么长一段时间后,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已没有什么印象,对此次的训练重点已模糊不清,因此教师评讲起来十分费力,学生学得也很吃力,效果怎么会好呢?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三段式”批改习作的方法,有效地改变了反馈不及时的弊病。所谓“三段式”就是将习作批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只粗略地批阅,不评分,根据此次习作的要求、训练要点把习作分成好、较好、较差三类,找出主要不足,在课堂上评讲,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由学生自改。自改的方法比如通读习作,看是否符合写作要求,认真分析每个句子是否有语病,是否有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找出来改正。第二阶段,教师细致地批改,通过眉批、尾批等方式使学生文章能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第三阶段,则是让学生互阅他们二次修改后教师初次打分的习作,互提意见,取长补短。比如改错字病句,用波浪线画出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在自己有看法的地方写下意见或建议等……学生互改环节有个小秘密,就是把优秀的习作发给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他们获得了向先进学习的机会,把水平差的習作发给水平高的学生,这样他们能发现习作中的很多问题,改起来大刀阔斧、有的放矢。第三次修改后教师最后打分。这种“三段式”批改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当中又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比较理想。
明确性原则是指教师的批语、评语要明白、准确,使学生一目了然,知道如何去改,还指教师评分的依据要让学生清楚,让他们知道在哪一方面还须加强、努力。如学生习作中有句子“我心里很着急”,我便这样写眉批:“改成比喻句则更形象、生动。”有的习作结尾泛泛而谈,我就作批:“扣紧题目,画龙点睛。”给学生打分时我并不是给一个笼统的分数,而是分项评分。做法是:习作以100分计,思想内容40分,语言表达30分,谋篇布局20分,卷容10分。我给某个学生评分30+25+15+10=80分,就是告诉他文章语言表达较出色,完整严密,字迹工整,但不够具体,学生自然心服口服,而且在以后的习作中会有意识地争取在各项中都有良好的表现。
鼓励性原则也是习作批改中的重要原则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于习作水平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我总是善于在其习作中发现“珍珠”,只要有可圈点的地方,我都用红笔画出,评分也偏高,以示鼓励。另外,我在教室墙壁上设置“学习园地”,每一次习作训练后都把优秀习作贴在上面,让学生学习、比较,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在“三段式”习作批改中,学生习作的最后得分一定比前次高,这不但提高了他们修改习作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使他们明白了“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
在习作批改过程中,只有遵循及时性、明确性和鼓励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9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