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逻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同志曾着重提到教育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并指出,“转化为教育事业发展活生生的实践应该是教育科研成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科研绝不是把成果变成抽屉里、书橱里、记忆里的成果,而是要把它融入教育事业发展活生生的实践中,变成指导教学、服务决策、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实践成果”。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等文件的颁布,教育科研的第一生产力作用进一步凸显。“聚焦教育发展的战略问题、紧迫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统筹实施各类工程项目和行动计划”,均需要教育科研发挥应有作用。
那么,什么是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呢?这得先从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这一概念说起。
基础教育科研成果是指研究者针对基础教育中的现象、教育课题或某种理论进行理论或实证研究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其一般可分为基础性研究成果和应用性研究成果。基础性研究成果的转化以知识体系和观念的变化为主要表现形式;应用性研究成果以解决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教育决策中的具体问题为目的,其成果转化具有对教育实践直接指导或直接投入使用的功能。
在明晰以上概念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其成果转化遵循如下逻辑:
(一)事理逻辑。
关于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事理逻辑,著名报告《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产生及成果转化或许能给予我们一些启示。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NCEE)起草和发布了该报告,引起极大关注。这一报告的启动源于国家需求。经过18个月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向全国发布了这份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谋划、以实证为基础的高质量的报告。报告中的许多建议在后来美国政府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均有体现。委员会通过这份报告很好地实现了教育科研为教育决策服务的重要功能。由《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一报告的启动、发布到转化,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科研成果的形成与转化共经历了知识生产、知识扩散与知识应用三个阶段。
因此,我们说,基础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
对事理逻辑的精准把握,一直是武汉市教科院开展研究工作非常重视的。2013年,武汉市教科院承担了《建设现代中小学学校制度研究与实践》(教政法司函【2013】14号)這一教育部委托课题,为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研究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为更好地发挥服务决策的作用,课题组在与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进行充分互动的基础上,成立了4个子课题组和7个实验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启动研究工作。经过扎实的研究,课题组最终形成了一份总报告《建设现代中小学学校制度研究与实践调查报告》和4个子课题调研报告,分别为:《现代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调研报告》《现代中小学、家庭和社会(含社区、企事业单位)协作机制调研报告》《现代中小学学校安全制度调研报告》《现代中小学学校管办评分离调研报告》。
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课题组初步形成了《公办中小学校章程参考样本》《中小学校章程管理办法》《中小学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协作机制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制度》《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以校方责任险为核心的校园保险制度》《关于武汉市实施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建议》等制度文本,为推进武汉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5月26日,武汉市教育局面向全市发布了《市教育局关于制定和修改学校章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教育局、各直属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学校章程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工作。利用章程修订的契机,武汉市全面系统地清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做好立、改、废工作,到2015年底学校章程制定面达到100%,如期实现目标任务。
(二)行动逻辑。
创新是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属性,其研究成果转化的落脚点在于一个“改”字,即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善教育的内外部环境等。一个研究成果从产生到实现有效转化需在行动上兼顾动力、目标、途径及反馈四个维度。
以武汉市积极推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家示范区项目为例,为稳步推进此项目,市教科院积极研制了《武汉市“十三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规划》,设计、编制了《提升中学生积极适应能力指导手册》,编印了《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态》,指导建成了201所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开展武汉市中学新生适应状况及监测,形成了《武汉市中学新生适应状况监测报告》,开展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批示范校评估与全市中学健康课程落实情况检查,顺利完成中小学心理健康国家示范区工作。
对于市教科院而言,其行动动力来自内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动力是提升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外部动力是响应国家及省市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要求,创建国家级心理健康示范区。
有了动力支持,市教科院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服务平台和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合格学校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为目标,通过四项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及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合格学校建设;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以及中心教研组建设),实化其项目效能。
行动实践之后的系统反馈,帮助我们及时调整本院后续研究与实践工作。2018年,市教科院连续开展了5场教育科研成果展示现场会(学前段、小学段、中学段、中职段及教师个人课题),从行动逻辑上系统呈现了不同类别课题的研究成果及转化应用实效,将“科研兴教”之风推向了新的高潮。
了解了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事理逻辑与行动逻辑,我们不难发现:实现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科学研究到成果提炼,再到成果转化,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成果的提炼需要有效的孵化机制作为保障,成果孵化完成后,需要完善的市—区—校教育科研协作发展长效机制作为保障,才能避免我们研究的成果被“束之高阁”。武汉市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问题,未来,我们将积极作为,持续加强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孵化与转化工作力度,提高成果转化的可行性与延续性,促进教育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落地生根,真正转化成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
责任编辑/鄢志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