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乡交界处问题学生教育策略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问题生的教育策略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改造他们思想、心理上的不积极因素,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处世观、价值观,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促使其思想、行为的华丽转变。二是通过建立制度,打造各种活动,实施外部控制,规范问题生的不良行为,提高他们的自信力和自制力。内促外控,合力于一身,达到转化问题生的教育目的。
  本文所指的“城乡交界处”指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学设施、教学模式等有着鲜明的城乡结合部烙印,又包括与之相适应的家庭教育水平。具体到实验学校则是指地处河北省邢台市与沙河市窑坡村交界处的邢台市第三十一中学。
  问题学生是指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進的因素,从而导致的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的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对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调查研究分析之后,课题组成员针对学困型、心理型、行为型三类问题生开展不同方式的教育策略,收到了很好效果。
  策略一:思想教育
  1、改造问题学生的个人思想。思想是一个人行动的向导,树立了正确、积极的价值观,问题学生各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得到逐渐地纠正。结合城乡交界处问题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成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思想改造。
  第一,帮助问题生正确认识周围的社会,树立积极、正面的处世思想。课题组成员用成人成熟、积极、正确的处世态度去引导问题学生关于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正确解读某些负面新闻,使问题学生明白,真善美是社会的主流,假恶丑虽然存在,却是我们应该摒弃的东西。通过说教、谈心、班级活动、主题班会、向家长发送喜报等方式首先在问题生心中树立“要成才,先成人”思想意识,这是问题学生改变的开端。
  第二,让问题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即明确知识在其一生中的作用。由于一些负面的影响,很多问题学生认为课堂学习的知识无用,因此学校、教师、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课题组成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贯通,甚至让问题学生参与生产,如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农业生产劳动,让他们感受劳动的不易,应该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再者让家长带领问题生到工作的车间去参观,感受工人的艰辛付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对学生渗透关于对大城市及高精尖科学的知识讲解,鼓励问题学生凭借知识实现理想。
  第三,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工作。心理障碍性问题学生思想要扭转,第一步是要适应他们的心理,学会与他们沟通,建立了“语言”上的无话不说,对他们思想就有了清楚的了解,说服教育就有了沟通的基础。第二步是逐步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适时进行表扬和赞许,让他们感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引导他们向健康正确的方向上迈步。第三步是不断地坚持和帮助他们,包容他们的错误,赞扬他们的优点。把他们的进步及时通知给家长,使家长与老师配合起来,推助他们改正不良心理行为。
  2、通过师长关爱,提高家长教育素质等策略转变问题学生。老师和家长之所以给问题学生打上“问题”的烙印,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发展偏离了老师与家长的期望,从而形成对抗,陷入恶性循环。因此,“爱的付出”是教师和家长的必须选择,教育智慧万千,但万变不离一个“爱”字。
  首先是爱的付出与自信心的培养。问题生症结在于缺乏爱,或者说缺乏适当的爱与自信心,从而自卑。因此学校、家长和教师要形成合力,对问题学生应更多一份爱的付出。多一点鼓励、耐心、宽容、坚持,这样问题学生就会多一点自信,少一些自卑,多一点阳光,少一些阴暗。在自信心的鼓励下,人往往更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并改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华丽转变。
  其次,办好家长学校,加大对问题学生家长的培训力度,快速提高家长教育素质。①加强城乡交界处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建立长期有效的家校联系册,通过微信交流、电话家访、家访等形式实现家校时时互通,表扬他的成绩和进步,出现的问题共同解决,形成教育的合力。②我们与学校领导协商,定期组织问题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相关培训,提升家长的教育智慧。③学校和社区给家长提供相关家庭教育的书籍,以提高问题学生家长的教育素质,除此之外,课题组成员还利用家长会时间请优秀家长做报告,提供良好而可行的教育范本。
  3、课题组成员借助社会力量改进问题生。课题组成员积极与社区、村委、派出所取得联系,在街道的板报上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等内容,尊老爱幼、遵守法纪、学习雷锋、法制讲座等一系列正能量的宣传教育时时影响着学生,同时社区、村庄每天早晨的广播、定期组织居民参加学习培训、聘请专家解读中央政策等一系列的活动措施无形中也影响和改变着居民的思想,改变着居住环境的社会风气,提高了人们的道德素养,转变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认识观、世界观、人生观逐步走向了正确的方向。
  策略二:品行、规范教育
  课题组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并尝试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转化学生。
  1、品行管理是保障,规范从“法”开始
  课题组在深入的研究中发现,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巩固和延续思想教育成绩的保障。为此,课题组创新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学生品行管理模式——学生品行量化考核制度。
  该制度以学生自主管理和全员管理为基本理念,以星级量化的模式展开。量化分为考勤、学习、纪律、卫生、品德五个方面。学生佩带品行卡,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表彰。问题学生在品行量化考核中进步明显。
  品行量化管理,使学生实现了有“法”可依,使教师实现了有“法”可治,问题学生在品行量化中规范言行,良好品行在量化考核中逐步形成并成为习惯定型下来。问题学生在品行量化中自制力提高,上进心增强,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量身打造各种活动,在活动参与中转化问题生。
  课题组成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种活动,如让那些自控能力弱的学生参加运动会,为班级争夺荣誉;让那些手巧寡言的自卑学生参加学校的手工大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让那些沉溺网络的学生管理图书,制定借阅制度,增长管理能力,使其逐步感悟“制度”和“规矩”的重要性;让那些炫富的学生参观街上早点摊体会劳动的艰辛,懂得活着不能一味依赖家长……诸多的活动为问题学生发挥特长和才能创设了空间,提高他们的争胜心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懂得活着有价值,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和不良思想行为,在思想上走向积极和阳光,在行动上步入一个正常学生的生活轨道。
  对问题生的教育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我们的教育策略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学生的反复性、个性化教育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在问题生转化方面付出百倍努力。
  作者简介:
  邢祥红(1969.1-),男,汉族,河北邢台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生德育教育。
  杨振勇(1980.3-)男,汉族,河北邢台人,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