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育,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素养,美的體验,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语文教学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能鉴赏美、表达美。我们要从美学的角度审视这些美,从而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乐学语文。
  【关键词】美感教育;朗读之美;读写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55-02
  克莱德·E·柯伦所说:“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进入人的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体验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审美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努力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巧匠,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求知的快乐,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听说读写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
  一、情感朗读,在品读中感受美
  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语文教材中往往蕴涵着人格美、生活美、景物美、语言美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品读课文,让学生在语文文字的熏陶中,不断地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领悟到语言文字之美。
  (一)教师范读,树立起美的意识
  教师范读时一方面要再现课文中的情境,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范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在对文章人物的进一步审视和评价中得到了性情上的陶冶,产生对审美对象自我感知的审美评价,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如课文《安塞腰鼓》,节奏感强、气势恢弘,在教师激情的诵读中,学生能真实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生命律动。而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对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了解,却无法将情感透过朗读表达。教学时,教师采用了范读,结合视频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透过语言色彩挥洒美文的魅力,学生听后深受感染,仿佛也被安塞腰鼓那恢弘的气势所吸引,跃跃欲试,一下就调动起了阅读兴趣。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这样,伴随着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情感就如涌泉喷发。
  (二)学生自读,激发出美的情感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出学生美的情感,增加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以及体验创造审美化的教学氛围,让语文充满着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带着人文的情感进入学习和思考。学生在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课文时,教师不断为其创造接受美的情绪,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利用激情的范读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在范读和视频的牵引下,学生的情绪在自读感悟中愈来愈高涨,有的学生将“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演绎得淋漓尽致;有的跟随“隆隆,隆隆,隆隆”的鼓声摇头晃耳;在自由的朗读中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安塞腰鼓带来的动态美。而读到“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时学生的情感很自然地平静下来,此时又在欣赏安塞腰鼓那一种静静的美。语文教学中应将学生带入情境,通过朗读体会语言表达的含义,感受语言之魅力。
  (三)教师引读,增强些美的感受
  教学中,引读也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声情并茂,用语言魅力带领学生边听边感悟,他们的情感随着教师语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渐渐融入当时的情境,逐步体悟,进一步与文本产生共鸣。在自我品读时就能以声解义,读出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钱学森》一课时,教师引读道:钱学森虽然身在他乡,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在引读中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了钱学森的形象之高大,从钱学森的语言中品析了人物性格,感受到了言语中折射出的人格魅力。
  二、形象对比,在分析中鉴赏美
  课文中往往会出现鲜明的形象对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美与丑的强烈对比,在逐步的揣摩与感悟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对比的表现手法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比特点。首先,帮助学生罗列两种代表人物,分别是牛郎、织女和王母娘娘两类。接着让学生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悟一悟,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最后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牛郎的勤劳质朴、织女的美丽贤惠,也了解到王母娘娘的阴险狡诈,从而意识到封建社会劳动人民所受的压迫和他们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这样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透过人物形象感知到了人性的美与丑,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课文中类似的文章中的形象还有很多,国内外的人种不同,阶级层次的人物不同,都各具特色,这些形象的美感通常都是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美、感知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说写训练,在想象中评价美
  审美是一种精神活动,应当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堂成为体悟美的场所,那么学生将真正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
  (一)“说”体悟,感知语言之美
  课堂中的语言美源自于思维美,课堂上要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勇于说,乐于说,加强对学生的感情朗读、创造性复述方面的指导,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在教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让学生反复品读,分析诗句。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杜甫强烈的爱国之情。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给同桌听。这样的说话练习既是对文章内容的复习巩固,又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通过读文、说练,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杜甫的拳拳爱国情。
  (二)“写”感受,创造文字之美
  以说促写,以读促写。在讲读课后,结合课文进行想象说话,如教学完《爱之链》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合理想象,以“乔依醒来后”为开头写一段话。学生写道“乔依醒来后,望着亲爱的妻子,笑呵呵地说:‘亲爱的,今天我又赚到了一些钱,生活会好起来的,请相信我。’”“乔依醒来后得知有位老妇人帮助了妻子,十分感慨,他在心中默默地祝福那位老妇人。”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透过文章体悟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也被人们之间这种互相关爱的情感所感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课堂多一些美感教育,多一些美感体验,既要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又要注意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听说读写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朗读,乐于表达,善于描写,这样就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和良好的审美体验,在美感教育中融合知识进行学习、陶冶情操、内化语言、提高学习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