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失败的高考,成功的教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我的曾祖父弟兄三人都是晚清时期的秀才,这一直是我祖父和父亲感到荣耀的事情,也是他们鞭策后人的资本。
  我是父亲的长子,头脑又算灵活,因此一直属于被关注的重点对象。我倒是不负众望,努力地学习功课,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路遥遥领先,尤其那作文写得更是漂亮,一度被老师当成范文拿到各个班级里赏读。那时候,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
  至于怎么有出息,還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直至恢复了高考以后,这个模糊的概念才得以明晰,父亲说:“孩子,你要考大学!”
  大学?那真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我的高中是在公社中学上的,条件之艰苦,让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那时候高中只上两年,高一是基础,高二是冲刺。我高一的基础打得不错,成绩在两个班里遥遥领先,可是一到高二就来变数了,我明显地感到数理化有些吃力,尤其头疼化学、物理,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是个“偏文”的人。那时候,学校里只有两个高中班,没有文科,唯一的选择只有“理科”下去;更要命的是,上面突来文件,说高考要加生物学科和英语学科了,而生物和英语初中一点也没学。学校临时抱佛脚,安排一个刚毕业的新老师“突击”教我们生物,内容多、时间短,我们学得一点也不好,而英语,我们只好彻底放弃了。
  高二的日子就这样匆忙过去了,虽然有很多不利因素,但我依旧乐观,依然自信——我的自信来自于最后的预选成绩。那时候的高考要先过预选这道门槛,预选上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考,这不能不说是非常残酷的。我在预选上的17名同学中,成绩还是靠前的。最后的一个多月,我们这17个人开始了最后的冲刺,天天背书做题。各科老师齐上阵,每人抱个钢板刻练习题,油印室为我们一路开绿灯,一沓沓的白纸变成一摞摞泛着油墨香的试卷。
  1982年7月7日,我们早早到了考点,戴着监考牌的老师神情严肃地从我们身边走过,摇铃的老人坐在树下看着表牵着绳,做好摇铃的一切准备。
  考场就是战场,考第一场语文的时候我慌张得要命,记得那年的作文题目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洋洋洒洒一番论述,把考卷写得满满当当,没待检查,老人就把铃摇得响亮,只好匆忙交卷。以后相继考了化学、数学、政治、生物、物理几科,情绪就稳定多了,像是做平时的练兵试题一样从容,但好多题目都是有难度的,自我感觉不好。最后一场的英语就纯粹靠蒙了,瞎猜了几个选择题,得了9.2分。
  这次高考,我们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一人考上了专科),我没有完成父亲的心愿,也没有回校复习的打算,只好去做了个民办教师,那已经是1984年冬天的事情了。
  但我野心勃勃的梦从此延续了下去,因为民办教师有招转的机会,“吃皇粮”是没有问题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成人高考开始了,可以通过成人高考取得业余进修的机会,拿得与普通高考相差无几的大学文凭,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福音。所以,从开始做老师的那天起,我就着手自学历史和地理两门课程了,我决定报考中文专业。
  1985年夏天,我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本来是顺顺当当的事情,让我做得糟糕了。考历史时,我胆大妄为地拿出一张小抄作弊,被巡视的考官逮了个正着,最后的结果是直接将我除名。后来,招生委员会的一个老师说,即使把历史判零分,我的成绩也超过录取分数线的。不自信、不诚信,将我第二次推到了高考失败的深渊。
  但我没有放弃,又复习了一年,参加了1986年的成人高考,被临沂教育学院中文系录取了。那时候,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大学文凭的几乎没有。我考上了成人大学,也是让大家羡慕不已的。父母自然也是异常兴奋,把我当成“大学生”看待。
  两次失败的高考,给了我一生的教训。我认识到,不管做什么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要有底蕴,要有充足的实力,要讲究诚信,弄虚作假只能吃大亏。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奥德希望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1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