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堂构建生长型教学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长型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开放的和动态的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行为、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师生倾听、情感交融、师生互动、课堂变化,让教育在师生中悄悄生长。注重生长型教学,让学生在原有认知能力和所储存的知识基础上来巩固和学习,在学生自主去探索获知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的生长型和有效性。
  关键词:生长;倾听;情感;互动;变化
  《新课程标准》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它是变化的、动态的、生长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教育即生长,课堂就是呈现教育生长的主阵地。生长型教学是脱化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追求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性、互动性、动态性、生成性等,更呈现真实、鲜活而又时刻闪耀着思想、精神、生命的智慧光芒。
  一、生长的闪现在师生倾听中期待。
  语言学教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是艺术,那就呈现着一种“美”,而这种“美”,是在师生的相互倾听中来感受,倾听教育也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呈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是一种常态,而学生的讲和教师的听是最好的互动。师生的交流要彼此信任、默契,倾听才会更有效。这就需要教师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用微笑的沉默与耐心的倾听,甚至俯下身来的时候来贴近学生的心灵,把自己当作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员,充分给学生表达与展现的机会,让学生走上教学的舞台,展现自己最靓丽的风采,这往往能闪现出学生独到的见解。这样的倾听也是一种精彩、一種智慧。
  特别提出的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往往为了珍贵的时间,为了自己的教学节奏,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总是在学生说出了自己想听到的或者听到了自己意想中的回答,就已经满足了。学生意犹未尽的表述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生成的上限在教师的大手一挥中荡然无存。如果此时我们再给学生一分钟忙活着为学生送上你期待的目光,抑或附身侧耳那么一下……学生的许多独到的见解或许就会涌动。所以,教师适度引导,腾出时空,耐心倾听,让学生自行探究,更多的会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
  二、生长的精彩在情感交融中演绎。
  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课堂应该是最富魅力、最富激情,应充满着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是一种无不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诗意境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着人性的展示和发展,充满着感情的交流与碰撞,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成长的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教师要在富于灵动的课堂上,温柔而动情地拨动学生那富有灵性的心弦,让课堂时刻焕发出教学的灵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师生间的交流在和谐、信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间的交流才能相融、共鸣、舒展乃至交锋。学生有了互动的平台和施展的舞台,思维、感情等就会得到唤醒和进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性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样和谐灵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因为有了师生间情感交融获得了更好地生长,从而焕发出了语文课堂应有的韵味。
  三、生长的智慧在师生互动中孕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充分的预设就难有有效的生成,更谈不上生长型课堂的打造了。师生的课堂互动就是在教师精心的备课预设中引导而来的,意味着信息的流动、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动态生长,充满生命活力,学生没有束缚,教师不呆板。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才能开阔、智慧才能涌动,语文课堂如同安静平和的港湾,那我们师生就像这微风吹拂、清波荡漾的小舟。在这样的境界中,师生的交流才会变得通畅而自由,学生的思维才能被充分的扩展,在互动的空间中孕育更多的创造和更富魅力的智慧。
  师生的互动中,教师的言行起着很重要的调剂作用。在互动中,教师尽量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提问和板演时,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层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在讨论问题时,对学生的简介和发现要给予正面的反馈的引导,促使他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延伸出生长的智慧。
  四、生长的延续在课堂变化中尝试。
  课堂是灵动的课堂,只有富有变化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课堂中,或许会发生许多和教学无关的而又很鲜活的东西,面对这样的活生生的生成性素材,或许稍纵即逝,但是教师如有一颗敏锐而智慧的心,大胆地捕捉这些鲜活的事例,在生长的课堂上更会焕发出真实的精彩。同时,在课堂上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着表现欲,教师有时也需要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点,懂得适度引导,腾出时空,让学生自行探究,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
  比如笔者在上第一教时《窗》时,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后,就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 当你读到最后是一面光秃秃的墙的时候,你心里是怎样想的或者是怎样理解作者这样设计的意图的?这篇小小说就是以出人意料的结局吸引读者,所以从最发人深省的着重点出发反观全文,这是教学设计的变化所在,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思考力。有的学生甚至开始自发形成小组来探讨这一问题,最后不同学生对文章形成不同的看法,但是只要能够自圆其说笔者都认为答案可行。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设置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语文课堂讨论的热情,活跃了语文学习氛围,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用更多角度来解读文章,拓展了他们的语文学习视野。
  生长型课堂应该是遵循由内而外的生长规律,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顺势引导、教学相长中呈现课堂的有效性和生长性。课堂教学是较适合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善于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怀揣着一颗倾听的心,擦亮观察的慧眼,注重课堂互动,精心呵护好课堂中不断闪现的生长性资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受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种生长性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杨洪.构建生成性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J].西部科教论坛,2010(4).
  [2]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