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侠,不止于武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先秦诸子到汉书史记,从唐宋话本到明清小说,武侠一直是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而近半个世纪,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等新派作者又让武侠在华人世界掀起波澜。前一阵查良镛先生逝世,让许多人忍不住悲叹:一个武侠时代谢幕。可如若细究,却会发现,金庸先生带给我们的不止是武侠,还关乎更多……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仙逝,享年94岁。先生这一走,就真的带走了一座人们记忆中的江湖。想想自己读金庸也有七八年了吧,虽然默存先生说鸡蛋好吃没必要追溯下蛋的母鸡,可真当一位带给自己多年欢乐的老先生过世,心里还是不免有些难过。
  最早接触金庸武侠是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手上是借来的《书剑恩仇录》,还只有上半部。夜里窝在被子里打着台灯,靠着微弱的光线一行行的读,战战兢兢怕被父母发现。后来这半本书带到了学校,四处传阅。十三四岁的年纪,都向往“百战江湖一笛横,风雷侠烈死生轻。”的快意。
  金庸先生的江湖里却不止是快意恩仇,有人贪恋儿女情长的,读到小龙女与杨过绝情谷底相会便含泪欲滴,有人喜欢嬉笑,便专爱桃谷六仙扯皮撒泼,有人喜欢慷慨豪迈的,读到乔峰只身赴聚贤庄就忍不住情绪高昂。十四本书中,读者总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情节,总能看到合胃口的句子。
  1972年,十四部作品就已经写好了,算算时间,从1955年最早在《新晚报》连载的《书剑恩仇录》到《明报》连载《鹿鼎记》完书,再到现在,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了。几十年间,金庸武侠影响的是整整三代人。记得我父亲后来拿着我一本《射雕英雄传》看得津津有味,虽严禁我看电视可一播《射雕英雄传》又不管了,爷孙三个排排坐着讨论剧情,可见金庸无侠真的老少咸宜。
  小时读金庸,虽然没什么过多的印象,却也因此而知道了成吉思汗南下,辽与金,南宋纷争,吴三桂卖主,元末农民起义,黑水河之围,知道了岳武穆,拖雷,陈友谅,朱元璋,徐达。看到了郭靖的民族大义,令狐冲的逍遥自在,张三丰的至情至性。也许正是因为看的多了,你便会从心底向这个“侠”字靠近,告诉自己要学杨过的爱憎分明,却不能像杨康那样两面三刀,提醒自己可以如郭靖那样以勤补拙,别像欧阳克那样急功近利。
  当一部作品写活了,深入人心了,的确是很能影响读者的,更何况是十四部。可以说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最好的爱国教育并不是来自于学校课堂上的各种宣讲,而更是郭靖那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萧峰宁断箭自尽雁门关外也要阻止耶律洪基南下的慷慨。
  金庸武侠算是我最早的小说启蒙了,那时候看的早,脑子里记下的都是段誉的凌波微步,六脉神剑,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欧阳锋的蛤蟆功。中二的年纪,跟小伙伴打闹时喊出来觉得好不威风。如今再回头看,又有不一样的滋味。赵敏闯张无忌婚礼时对范谣的一句“我偏要勉强”是许多女孩追求自己爱情的写照,段誉跟着王语嫣喋喋不休死缠烂打跟许多男孩追女孩的样子何其相像,林平之苦大仇深立志复仇,最后下场凄惨如今看来也只是无奈……
  人生的每个阶段,读读金庸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从小时候憧憬江湖的热血纯真,读的是里边飞檐走壁,高手较量的酣畅与欢乐。到如今忙着生活,忙着工作,自己也成了个“老江湖”,偶尔再翻两页,则是情怀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看看光明顶上张无忌面对六大派围剿依旧豪气干云,想想赵敏出逃王府,不顾汝阳王反对依旧固执的坚持去找自己心爱之人。前些日,一位朋友遇上事,云淡风轻的跟我提起,我很诧异说他怎么还这么淡定,他回我一句:该做的都做了,“做人要能瞎蒙,就瞎蒙,生活盡量放轻松”嘛。嗯,韦爵爷的人生信条。你看,有时候这些书里的精神就是这样,无声的润进你的脑中,不经意的影响着读者的为人处世。
  而我记得最深的就是《侠客行》里的小乞丐跟谢烟客说的一句话了,“我妈妈常跟我说:‘狗杂种,你这一生一世,可别去求人家什么。人家心中想给你,你不用求,人家自然会给你;人家不肯的,你便苦苦哀求也是无用,反而惹得人家讨厌。”正是这番话让我多年来甚少求人,凡事多凭自己。
  如此而言,其实在我心中金庸先生的位置相当于鲁迅了,后者对于我们而言像是严苛的老师,不苟言笑的时时点醒你,耳提面命的教你做人教你民族大义家国情怀。而前者则是将这一切都裹挟在一个千姿百态的江湖,像我们上两辈的老人加慈祥温和的给你讲故事,告诉你以后该成为怎样的人,让一个“侠”字印在你脑子里。
  正如先生自己所说:“武侠小说并不单是让读者在阅读时做“白日梦”而沉缅在伟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读者们在幻想之时,想像自己是个好人,要努力做各种各样的好事,想像自己要爱国家、爱社会、帮助别人得到幸福,由于做了好事、作出积极贡献,得到所爱之人的欣赏和倾心。”他想教给我们这些徒子徒孙的是大爱,兼于自己的人生荣辱观,他所书所写是武侠却不止于武侠。
  我想他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大抵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先生驾鹤而去时,才有如此多的人伤怀吧,那个讲故事的老人走了。虽然十四部书早已写完,虽然他早已经不再讲故事了,可是我们的很多知识,爱好,甚至性格都是他的作品所塑造的,作为后辈心里多少期望老人能再多留几年,再看几年这世间的变化,也是我们的私心吧。
  不过也罢,“往生极乐,乃是成了正果”,他早已著作等身,满怀着几代人的挂念而去,总比风烛残年要好。就像先生大多数的作品总是以别离收尾,但至少过程都百转千回激昂慷慨。我们依旧可以去看看聚贤庄上乔峰的威风意气,去江南村落目睹郭靖黄蓉初遇,去听听桃谷六仙扯皮斗嘴乐呵乐呵……这座江湖也算是先生留给我们这些徒子徒孙的遗赠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