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几何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几何部分的教学是学生们对于图形的理解分析过程,作为初中课程的重点跟难点之一,它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具有抽象的思维,才能学好数学的几何部分。在课堂上,除了学生本身具有的理解力之外,还要在在课下多加练习,时常锻炼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找出学习几何知识的规律,完成几何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几何 概念 图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0-0095-01
  1.熟知概念
  在初中的几何学习,不仅需要抽象的思维,还需要概念理解,概念理解是我们进行几何学习的基础,要想完全理解初中几何,就要掌握以下三个要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推理总结。第一,文字语言。我们先拿平行线的定义来分析。在初中数学课本上,平行线的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不能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句话的成立的条件有两个,在同一平面和不能相交,对于刚学习几何知识的学生来说,很难注意到这个定义中的同一平面,只关注不能相交,这就犯了数学课程中基础性的错误,即使数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科,它仍然会含有真理性定义,要注意定义中的每一个字,缺一不可。针对学生的这种问题,出题老师会在这个上面设置陷阱,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掌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有的学生还是注意不到老师出题的重点,困在自己的世界里,墨守常规,不愿意跟老师交流,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时候,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在课堂讲解时注重这部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自己错误的知识点是什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实际物体举例,通过身边的物体位置,向学生们展示什么是同一平面,在同一个正方体中,存在平行的两条线,同时也存在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线,通过真实物体的展示,学生会加深平行线的记忆,这种方法既简单方便,又通俗易懂。第二,符号语言。我们要进行几何知识的学习,就离不开数学符号。例如:“∠1+∠2=180°”,“∵a∥b∴∠1=∠3”,對于这些符号,学生们要做到牢记和熟练运用,要看的懂符号,记得住符号和会运用符号。第三,推理总结。对于书中含有的公式、公理和定义要熟知,明确各个定理中的所有条件,总结出题设和结论,学会举一反三,通过长期经验的积累,得出正确的数学概念,将需要论证的问题有条有理的证明出来。
  2.重视作图
  初中生作为刚刚接触几何知识的一部分学生,对于作图、画辅助线的理解还很模糊,对于刚接触的新知识来说,很难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的重点,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做图,多画图,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些会有利于几何知识的学习,比如在以下的数学证明题中:“四边形ABCD中,BA=BC,∠ABC=60°,∠ADC=120°,请说出线段AD、DC之和与线段DB的关系”,根据题意可知,我们只简单地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它们并没有什么联系,这就需要辅助线的加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某些地方添加辅助线,形成完整的构图来方便学生的解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辅助线来解决问题。以下面的数学题为例子,我们延长CD到点E,DE=DA,连接BD、AC.∵∠ADC=120°∴∠ADE=60°∴△ADE为等边三角形,同理可证明三角形DAB≌三角形EAC,∴AD+DC=DE+DC=DB=CE.图形在几何中有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学生学会几何知识的基础,快速有效的画出辅助线,可以把复杂的几何问题简单化,方便学生的解答。
  3.推理的运用
  教师在几何知识教学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学会动脑,熟知几何知识中的定理和定义,发散学生的思维,几何知识作为逻辑思维比较强的一部分,教师要掌握好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一步步的适应由抽象理解向实证的方向过度,让学生尽快适应几何的学习。在学生遇见复杂的几何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引导,鼓励学生逐步思考,由已知条件可以推出什么结论,要证明题目最后的结论需要什么条件等,在做题过程中,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列出来,由条件出发一步步证明出结论的正确性。几何题中考试的重点大多一样,要让学生掌握数学题中常用的几个证明方法和常用的辅助线画法,在遇见问题时,多让学生来进行解答,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但是要让学生发散思维,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的几何学习是由易到难的过程,只有在入门时打下了坚实的几何基础,才能应对以后的复杂几何。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初中几何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几何中的难点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方法,了解各种解题思路。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实行鼓励政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大对于学习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赵群中.初中几何概念 教学方法初探[J].教学天地,2014(01)
  [2]叶长如.初中几何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5(09)
  [3]朱宏.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J].金色年华,2016(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5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