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蒙授小学生汉语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汉语阅读能力是蒙授小学汉语教育最主要的一面,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会让学生受益一生。阔拓展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学会知识的迁移。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在培养和提高蒙授小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蒙授小学生;汉语素养;拓展阅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C-0010-02
  随着农牧民进城务工潮流的兴起,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在这里,蒙古语授课学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多数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父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学生中留守儿童居多,学生个性呈多样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于与人交流、在公众场合不善于表达等等。而且,汉语在蒙古语授课学校是第二语言,学校、家长更重视第一语言蒙古语的训练,导致学生汉语综合素质提高缓慢。虽然学生日常使用汉语交流很普遍,但是对于汉语综合运用不太理想,学生的汉语素养不能令人满意。
  笔者个人认为,汉语阅读能力是蒙授小学汉语教育的最主要的一面,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对蒙授小学生来说,提高汉语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学习能力。想要提高蒙授小学生的汉语阅读水平务必要培养他们的汉语阅读能力,培养汉语语感、提高汉语运用能力。我们在组织汉语课内学习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汉语阅读条件,笔者对蒙授小学生汉语拓展阅读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激发阅读兴趣,为汉语拓展阅读营造环境
  蒙授小学生汉语拓展阅读关键在于阅读环境的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会让学生专心阅读,感受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逐步爱上汉语阅读。目前,蒙语授课学校的情况比较特殊,大部分小学生是进城务工农牧民的子弟,孩子们只有在学校才读书看书。平时在学校附近的小饭桌住宿,只有在周末或长假时才回到父母身边,有的甚至一个学期才能见父母一两面。回家一般也是跟着家长工作或独自在家看电视、玩耍。这种家庭环境导致有的孩子不爱阅读,就算爱读书也没有书可读。这给汉语教学工作及课外拓展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只能在学校带动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我们采取了各种有效的办法,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1.游戏阅读。
  小学生最喜欢玩耍,所以利用“玩”可以引起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例如:老师推出各种“玩耍”类的汉语课外阅读形式,如小组比赛、个人比赛等,在这类比赛中,谁读的文章多,谁就能获得好成绩。目前,我们在课堂上采用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日有所诵》系列图书,每周开展一次阅读评比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大力支持。
  2.同步阅读。
  利用名著或热门图书排行榜,也是营造阅读环境的好方法。如最近大热的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毛毛虫的天空》等,学生们特别喜爱,如果能把他们都喜欢的作品,通过老师、学生同步阅读或学生之间比较阅读,那么学生们的阅读热情会更高,收获会更多。
  3.创办班级图书角。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教室设立图书角。班主任用班费购买书籍,学生献书,同时动员家长。现在我们每学期统一购买书籍,家长平摊费用。
  4.设置汉语阅读课。
  学校阅览室有很多汉语文学作品和百科类的书籍,我们安排在汉语课上每个月去两次阅览室阅读,让学生多读课外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书,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5.读书交流会。
  只读汉语课外书,却不跟别人交流读后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效果不明显。“读书交流会”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老师先让学生用一周或一个月的时间读一本书,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从而加深印象。
  6.开展“课前五分钟”诵读活动。
  充分利用每节课上前5分钟时间,开展学生汉语诵读活动。具体由任课教师指导、组织实施或者指导学生自己组织实施,根据汉语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班级特点采用齐读经典、演讲、朗诵、对话等形式,单人多人同时参与都行,时间是3~5分钟。“课前五分钟”诵读活动在我们学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学生的汉语语言组织能力、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汉语写作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选择好汉语阅读材料,为汉语拓展阅读创设路径
  汉语拓展阅读在材料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以课本为出发点,可以是课文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比较阅读和学法迁移的资料。拓展阅读内容决定着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笔者认为,在汉语拓展阅读的材料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在答疑解惑。
  学习五年级下册《西湖》一课,对蒙古族学生来说,课本上找不到关于西湖的历史传说、景点的具体介绍及由来。我们可以通过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欣赏。笔者在这一课导学案里加入了一些西湖景点的介绍,如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三潭印月,也加了一篇赏读文章《西湖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西湖的美丽。
  2.重在具体深化。
  课本中的有些文章是名家名篇的节选或改写,我们把作者的原文加到导学案或同类文章推荐,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六年级《寓言两则》这篇课文中,《郑人买履》《鹬蚌相争》这两篇寓言全部是翻译成白话的寓言,教师可以让学生读古文原文,也可以增加一些相同内容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加深理解。
  六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魅力。笔者在这节课的导学案中增加了名家笔下的北大荒,如丁玲的《北大荒》、张抗抗的《最美的北大荒》等名家文章,让学生不仅在拓展阅读中感受北大荒的景色,也感受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
  3.重在学法迁移。
  这类补充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最好跟所学课文在文体、内容、中心的表达上相似。四年级下册《不懂就要问》一文写到了孙中山先生读书的故事,笔者在这篇课文导学案里加了后面带练习题的《鲁迅爱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名人是如何爱学习的,在后面基础练习中得到了锻炼。
  《鲁迅爱书的故事》后面的练习如下:
  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把第4自然段中的错别字圈出来,并订正在下面。
  3.结合短文内容,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得益匪浅”的“匪”意思是:A、不,不是 B、不合理的,不对的 C、跟“不”搭用,表示必须。
  4.用“ ———”画出第5、6自然段的中心句。
  5.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这种基础练习,由课内到课外迁移,从而打开了孩子的视界,更提高了孩子的汉语阅读水平。
  拓展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学会知识的迁移;同时,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培养和提高蒙授小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四版)[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香梅.浅谈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作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4,(6).
  [3]朱军玲.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水平[J].成才之路,2010,(13).
  [4]古丽更娜.如何培养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说能力[J].时代教育,2017,(4).
  [5]朱建強,刘红.谈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8).
  [6]安尼瓦尔·阿不都拉.创建汉语口语教学资源库的探究[J].科技视界,2015,(11).
  [7]古丽吉克拉木·阿地里.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的能力[J].快乐阅读,2015,(6).
  [8]苏德,袁梅.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机遇·挑战·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1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2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