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音乐史论课程“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高职音乐专业已从之前由扩招驱动的跨越发展期逐步转入深度的盘整与改革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此前长期以来基于种种原因导致的高职音乐史论课程内容“大而全”、重点不突出、与其它课程联系不够紧密乃至脱节等不力问题,就势必需要得到有效的纠正。有鉴于此,本文即结合作者自身参与史论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来论述引入“微课”教学法及“翻转课堂”模式来推动高职音乐史论课程教改的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高职;音乐史论;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音乐史论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音乐史论课程,一直是作为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来开设。由于高职学制及课时容量的限制,史论类课程往往是与音乐鉴赏类课程合并设置,在培养高职生的音乐理论素养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而且也能够对乐理、视唱练耳等其它各门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的教学提供必要支持,所以它们也是高职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到了今天,高职音乐专业此前因连年扩招而驱动的跨越发展期已行将落幕,即将进入深度盘整及调整变革的阶段。这也势必要求史论类课程在教學内容及教学方法、模式等方面做出适应性的创新与发展,以期“无缝对接”、真正融入到高职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从而更为有效地发挥其对于本专业各学科方向教学应有的基础支持作用。现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广泛渗透和应用,却为高职音乐史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取向和思路。在下文中,就以当前代表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微课”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来论述对高职音乐史论课程展开创新设计的一般思路。
  二、高职院校音乐史论课程“翻转课堂”开展策略
  “微课”是一种时长在5—10分钟的微型教学视频。将“微课”视频上传至网络供学生下载后自主学习,同时在课堂上依托“微课”视频展开教学的方法,称为“微课”教学法。该教学法最初起源于本世纪初的美国,后于2011年由广东省佛山市胡铁生老师引入我国。经过7年的普及推广,目前“微课”教学法已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催生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学生课前按照“微课”视频的引导预习授课内容后,已能对其形成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上课时教师只需测查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状况,对全体学生存在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小范围共性问题,采取“小组课”的方式予以指导;而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则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予以纠正。这样,课堂教学就演变成为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分别指导、分层教学的过程。而此前传统课堂集体讲解、训练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则大部分交由学生课前预习来予以掌握。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课前预习”和“传统课堂”各自所承担的功能实现了“反转”对调,故而称为“翻转课堂”模式。
  对于高职史论课程教学来说,建构以“微课”法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则正是克服本专业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组织难度大等固有矛盾的有效途径。而且,高职音乐史论任课教师还能以“微课”作为基本的支持手段,打破既有教材的编排体例限制,根据参课的各专业方向学生专业主干课日常教学与训练的要求,为其“量身打造”适用且实用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比如,针对钢琴专业学生,教师可以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为主线,利用“微课”视频串联古典、浪漫等各时期重要音乐家的典型钢琴作品,通过比较、剖析其作品的创作手法及风格,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时期文艺思潮和审美观念对于钢琴曲创作产生影响的表现形式和内在机制,从而得以促使史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钢琴专业主干课的教学训练内容密切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从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体认音乐史论,从而切实地发挥史论理论知识对于钢琴教学的基础支持作用。
  不仅是钢琴专业,对于声乐、小提琴、单簧管等其它各专业学生,都可以采取“微课”的形式,按照该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和知识逻辑,为其“量身定做”个性化的音乐史论课程内容模块,从而实现针对参加音乐史论课程的各专业方向学生的针对性、个性化教学。而面对各专业方向程度不同的学生,也可以有机地调节、增删针对本专业所设计的个性化音乐史论课程模块的内容,从而实现对于个体学生的“因材施教”。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针对性、个性化教学是能够并行不悖地展开的,因为,这在本质上只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形式而已。对于以“因材施教”为主旨、导向而建构的“翻转课堂”模式来说,在课堂教学时段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分层”的史论教学,是完全可以做到且有望做好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微课”教学法以及由此而催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高职音乐史论课程教学现状中所存在之一系列问题的可行方案。采取此类教学方法与模式,即有望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以及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发以“因材施教”为主旨导向的音乐史论教学内容模块,从而在密切联系各专业方向主干课程教学与训练的基础上,巧妙地实现隐蔽的“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有效地解放和发展这一领域的教育生产力。因此,在本文的结束部分,笔者呼吁高职院校主持音乐史论课程的同仁面向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在史论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与模式,从而尽快占领信息化教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推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果。
  [参考文献]
  [1] 叶松荣.问题意识对网络化背景下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范式的探讨[J].音乐研究,2013,03.
  [2] 王萍萍.高职五年专《音乐欣赏与音乐史》课程新探[J].黄河之声,201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