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陪读”,听听孩子怎么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期,多名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视频登上热搜并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视频中家长逐渐崩溃,孩子一脸无辜,很多为人父母的网友对此产生了共鸣,纷纷表示“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还有网友说道:“自从陪孩子做作业,发现我们都得了一种病,他(她)得了拖延症,我得了狂躁症!”甚至有人陪孩子写作业写到进医院做心脏搭桥手术,头疼、胸闷、脑溢血。
网上已经看到了太多,也听到了太多来自家长的声音,但我们却很少关注孩子们对于陪读的想法。他们是否觉得家长的陪读有必要?从孩子的角度,什么样的陪读方式和态度是最令他们满意的?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来自学生群体的声音。
“陪”与“不陪”,
这是个问题
根据问卷结果,有约55%的学生家长几乎不参与陪读;其余45%的家长,每周参与陪读1-7天不等,较多的情况是每周3或5天。对于每次陪读的时间,部分是15-30分钟为主的“轻度陪读”,还有不少家长每次陪读时间在45-90分钟,大体属于“中度陪读”的状态,只有极少数家长每次陪读时间超过2个小时。
从学生的年级来看,在小学阶段,约三分之二的家长会进行陪读;到了初中阶段,陪与不陪的比例约为1:1;而高中阶段,就只有很少数的家长陪读了。
以上呈现的是客观的陪读频率和时间,那么从学生需要的角度而言,他们是否希望家长陪他们一起学习呢?
问卷显示,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约6成的学生希望家长参与他们写作业的过程。根据上面调查中的实际陪读情况分别来看,对于实际没有被陪读的55%的学生,其中约三分之一希望家长能陪他们学习;而被陪读的45%学生中,有9成表示他们也确实有此需要。由此可见,学生的陪读需求与家长的陪读行为基本契合,尤其是对于已经在进行陪读的家庭。
而陪读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年级上的体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差。从家长的角度而言,从小学到高中,陪读的家长越来越少;而学生随着年级增長,希望被陪读的人数却越来越多,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供求不平衡”。
陪读方式“哪家强”?
我们在问卷中将陪读细化为辅导、陪伴、监督、检查等几种具体的方式。调查显示,陪读的家长选择最多的方式是监督,其次是辅导,再次是检查,陪伴是最少的。而学生希望家长陪读的方式中,辅导最多,陪伴相对较多,而监督和检查几乎没有。
由此可见,在陪读方式上,虽然辅导是最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方式,但在其它方式上,家长与学生之间还有一定出入—学生需要的陪伴是家长很少提供的,而家长的监督和检查,则不是绝大多数学生想要的。
保量,更要保质!
我们让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给其家长的陪读状况按从0-100分的满意程度打分,最后得到了总体71.1的平均分。可见,大多数学生对目前的陪读状况还是基本满意的,但其中也不乏不足60分,甚至更低分的情况。
按照家长是否陪读的分类来看,陪读的家长得到了66.7的均分,比不陪读家长75.5的均分低了将近10分。且从得分“不及格”的比例来看,陪读超过3成,而不陪读则不足2成。
通过下面表格中对学生打分原因的摘录,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对陪读和不陪读这两种方式给出的利弊分析。
听听在学生心中,
怎样才是满分家长?
在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题目设为“说说你心目中的满分家长,应该怎么陪你写作业?”经过整理,我们发现如下结果。
从是否需要陪读的角度,少部分学生写作业时希望有完全自由的空间,如 “不陪我写作业,这样可以认真思考”“不需要陪着我,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作业”“少参与孩子的作业,帮我们建立好(自我管理的)习惯”,而相对更多的学生,则希望家长能在必要时给予一定帮助,其余时间尽量放手,如“适当监督、督促,给我自己的发展空间”“有问题时可以及时回答,其他时间充分给予自由”“偶尔问一问最近情况如何,适当给一些建议,并非全都由家长操办”……
对于陪写作业的方式,与上面客观题的选择结果一致,大多数学生比较希望得到家长的辅导和陪伴,或者综合这两种方式进行陪读。学生留言包括:“最好能陪伴,对难题进行讲解,关心学习情况”“及时陪伴我,及时指导我学习”“能在我遇到迷茫的时候给予指引”……
还有的学生对于家长陪读的形式,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希望,如“做到安静的陪伴,在遇到难题时能适当提点”“(家长与我)处在同一空间,但注意力不是在我这里,也不要进行娱乐活动(如玩手机)”“只指出思路,给我思考的空间”“好好讲解,主要是引导,不是催促”……
最后,对于陪读的态度上,学生们的意见出奇得一致,那个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叫做“耐心”—“耐心为我讲我不会的题目,不发火”“以后态度更好一些,耐心听我把话讲完”“在我提‘蠢问题’的时候耐心一点”……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根据以上结果,我们给家长几个关于陪读的小建议。
1充分沟通,陪读不只是家长的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对是否需要陪读,以及什么方式陪读,都有自己个性化的需要。因此,希望家长能在有自己考虑的同时,也听到孩子的声音。
2适度放手,有时反而是最佳选择。无论是陪写作业也好,还是教育子女生活、成长也罢,家长都无法、也不能做到一手包办。有时候,给孩子一些“犯错”的机会,远比永远在家长精心的呵护下对孩子更有利。变家长监管为孩子自我监管,刚开始肯定有一定难度,但这不是家长迟迟不放手的理由。
3不要忽视高年级学生的陪读需求。从家长的角度,可能觉得孩子大了,自己没什么可以辅导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基本定型了,就不用再管孩子写作业的事情,熟不知,有家人一同陪伴,营造学习的氛围,是对孩子莫大的支持。
4耐心,耐心,再耐心,维护亲子和睦。家长辅导作业过程中,常容易因学生马虎、磨蹭、理解慢而感到备受挫折,甚至火冒三丈。但愤怒情绪的宣泄,不但破坏了亲子关系,危害自身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在如此负面情绪影响下,也更难集中心力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理解家长想传递的信息,可谓事倍功半。因此,家长宜积极调整心态,更多理解孩子在当前阶段的客观发展状况,戒急戒躁,耐心辅导。
陪读是一件技术活儿,而非“力气”活儿。希望更多家长能听到孩子们的心声,也解救自身于“水火”,陪孩子走好成长路上的每一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3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