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有这样一句话:“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乍一看,觉得好笑,本来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还用得着专门规定吗?后来和同事们交流,才发现对于批评教育的看法还真没那么简单,可谓见仁见智,褒贬不一。这让笔者重新思量上述规定,看来班主任要贯彻落实好这项规定,还需对原有观念和策略做出更新或完善。
关键词:班主任 批评权 责任和义务
一、积极行使批评权,承担教育责任和义务
(一)敢批评
今天的中小学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是在家长的娇惯、溺爱中成长起来的,任性、自私、懒惰是这一代孩子的共性,他们的是非观念淡薄,内心似乎不存在自己会错这回事,言语或行为多有偏激,家里爸妈都不敢说一声,学校里自然容不得老师说。近年来,即使在教师并无过失的情况下,仍然要负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感到权益难保、职业高危。
但话又说回来,中小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或失常是难免的,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责任也是不容置疑的;批评是对缺点和错误的指正或警示,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放弃批评教育意味着对犯错误学生的纵容或歧视,等于放弃了自己肩负的教育职责,显然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再者,许多受过批评教育的学生,后来反而对老师深怀感激;就算那些曾经因批评学生而遭遇不公正待遇的教师,最终还是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些事实都肯定了批评教育的效果,说明好心终有好报。相信随着教师批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批评权”的保护,批评教育学生将无后顾之忧。
(二)愿批评
见于上述原因,班主任对违纪学生一般采用姑息迁就的措施,有时甚至忍气吞声,认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者,少数班主任还抱有这样的心理,那就是小错我可以不管,大错轮不到我管(由学校处理)。另外,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淡化,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思想开放、言语无忌,对批评的反应或许很强烈,过激行为难以预料,可能造成班主任无法控制的局面,一旦陷于尴尬或者不好收场,都会影响班主任的威望和声誉。在无法估量批评教育的可能后果及其风险的情况下,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意识驱使班主任不愿冒然行事。于是,不愿批评学生,沉默、忍耐就成了班主任惯用的应对方式。
可是退一步讲,忍耐总归是有限的,而欲望常常是无限的。违纪学生会将班主任无原则的忍让看作是软弱可欺,逐渐地肆无忌惮,得寸进尺,最终发展到班主任想绕也绕不开、想躲也躲不过的地步,那时才意识到该动真格的了,可想而知,肯定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倘若继续忍耐,结果恐怕不只是威信扫地的问题,可能面临的是工作能力的否定或职业岗位的丢失。况且为了学生的长远利益而暂时得罪他,或者为了保护多数人的利益而得罪个别人,都是值得的,当批评时就批评,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
(三)能批评
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理念,诸如“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等等,大力推崇赏识和激励教育,要求教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扬与鼓励,而说实话、找缺点、论不足等实事求是的评价方式遭贬损、被放逐,以致把一些离奇古怪失常规的行为都看作张扬个性的表现而大加赞赏,一时间廉价的吹捧满天飞,每个学生头顶都有荣耀的光环,一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虚假繁荣局面。
无原则的褒奖势必助长学生的骄娇二气,听惯了美言的耳朵再也听不进诤言,难免误入妄自尊大、固执狭隘的歧途。就像如今的一些所谓“尖子生”,他们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常常提一些过分的要求(如不做值日生、挑拣座位、沽名钓誉、自我中心等),就因为他们一直在鲜花与掌声中长大,从来没有过困难、挫折、失败的经历与体验,这岂不是表扬惹的祸?所以,学生是能批评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批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批评就没有教育。
二、认真用好批评权,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一)瞅准时机、缓急有别
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是趁热打铁,当场处理,还是避其锋芒,事后再说,是需要讲究策略的。当场处理便于现身说法、息事宁人,给有理者赋予尊严,让无理者感到羞耻,但缺乏调查研究,不了解事情的原委,容易做错误判断,造成被动局面。冷处理能避免鲁莽,并给错误者以台阶下,但可能因正义不能及时伸张而得不公正和优柔寡断之嫌,或因时过境迁成为马后炮,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二者孰优孰劣,实难定夺,班主任需审慎选择。当然也不能绝对化,因为二者互为表里,日常行为习惯难以摆脱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支配。
(二)掌握限度、力显公平
批评程度当与错误程度、当事人情况相匹配。错误严重却蜻蜓点水、一般过失却小题大做,这样的批评就没有掌握好限度;同样的错误,各打五十大板,表面上一视同仁,其实对于那些组织纪律性强的学生已属过量,而对于那些常犯错误或者犯了错误还浑然不知甚至自鸣得意的学生就尚显不足,这样的批评并不公平。所以,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方显公平。在具体事件中,批评进行到什么程度,不是一件容易把握的事情,稍不留心可能失度,使一些批评异化为放纵或偏袒,而使另一些批评变相成苛刻或“穿小鞋”。所以,班主任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三)胸怀坦荡、充满爱心
在大多数班主任看来,学生常犯错误似乎是对自己权威的漠视与挑战。有时克制一下也就过去了,有时恰逢班主任年轻气盛、或者心情不佳、或者积怨太深,事态就可能恶化。恶语中伤、讽刺挖苦者有之;停课罚站、拳脚相见者亦有之。以出于教育目的的批评和惩戒为掩饰而满足泄私愤的欲望,这就远远偏离了批评教育的轨道。所以,班主任需要不斷加强自身历练,做到胸怀宽广、以德报怨、性格温和、处变不惊,兢兢业业地践行自己肩负的教育职责,不断完善教师形象,提高自身的感召力。
参考文献
[1]严瑾瑾.班主任“有权”不能“任性”[J].好家长,2018(16):165.
[2]郭爱蔚.班主任批评权的法律赋予是社会的进步[J].新课程(小学),2018(05):2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