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福建省传统茶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互联网+传统产业”是21世纪各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传统茶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的相互作用,为传统茶产业在新兴市场下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福建省作为全国茶业产业知名省份,寻找互联网时代茶产业的转型发展之路,对于促进福建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互联网+”及“互联网+农业”的概念和内涵入手,通过分析福建省传统茶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寻找互联网时代茶产业的创新盈利点,为传统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福建省;互联网+;茶产业
  [中图分类号] F42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8-08-2
  “互联网+”从2012年开始被中国政府及企业所倡导。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准确阐明了“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发展的价值所在,即互联网为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零门槛和不确定性,刺激了各行业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福建省作为茶叶大省,每年茶叶产量是农业产出物的重要部分。从闽南的安溪县到闽北的武夷山,均为中国产茶的知名地。然而,随着消费升级程度愈加明显,福建省传统茶产业存在品牌力度弱、茶园规模小而分散、茶园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产业的发展具有无边界特点,因此将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及技术覆盖到福建省传统茶产业发展,将会为传统茶产业的发展解决相关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方针和政策。
  1 文献综述
  1.1 “互联网+”概念的文献梳理
  通过明确“互联网+”的概念,可寻求互联网同传统产业之间的相似性与契合点,有助于解决传统产业中人工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不同学者对“互联网+”概念及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总体认为“互联网+”是指借助互联网相关数据,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融合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1-3]。可见,互联网的概念可从融合、经济以及转型等方面做相应的融合分析。
  1.2 “互联网+农业”概念的文献梳理
  不同学者也进一步深入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融合研究。陈红川将互联网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从生产、流通以及融合方面划分为智慧农业、营销电商和产业链3种模式[4]。林若飞、张惠萍从技术、管理、经济以及模式4个方面对“互联网+农业”相关内涵进行剖析,认为应从市场定位、恰当经营和一站式服务等方面提高“互联网+农业”的生存能力[5]。可见,“互联网+农业”主要从农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层面促进农业的发展。
  1.3 文献评述
  从“互联网+”及“互联网+农业”进行综述时,大多数学者从互联网对农业产业的促进原因及结果进行评析,认为其往往涉及到从茶叶的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融合。可见,要发挥互联网与农业的相互促进作用,需要以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再结合当地发展情况,从多个角度实现融合。本文将从福建省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当地具体的实际情况,为互联网背景下的茶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2 福建省传统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传统茶产业在福建省传统农业产业中占据较大比例,尤其以安溪县、武夷山等地所产茶叶最为知名。然而,传统茶产业由于生产水平及技术等的落后,导致其存在部分问题。
  2.1 福建茶叶整体品牌力度较弱
  福建省知名茶叶品种有福鼎白茶、武夷山红茶以及安溪铁观音等。然而,由这些茶叶品种构成的茶叶品牌知名度较低。传统茶产业由于缺乏相应的宣传手段、技术以及资金作为支撑,尚未形成品牌效应,造成尽管茶叶质量达到要求,但茶叶价格由于品牌力度的缺乏而无法提升,导致大部分茶农及茶叶企业无法形成利润点,极大地限制了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深度和广度。
  2.2 福建省大多数茶园规模小且分散
  传统茶产业从20世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如今,家庭小包或个体经营的思想仍比较明显。以安溪铁观音为例,安溪县个体茶农及其家庭成员基本承包了从茶叶生产、加工到销售的整个环节,导致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缺乏统一的标准。可见,由于茶农分散导致传统茶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导致成本增加,整体产业收益下降。此外,茶农种植能力有限,茶园规模也有限,且大多数年轻群体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导致无法用现代信息连接茶园。
  2.3 茶园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对农业认知及传统劳作用具的继承,大多数传统茶产业的茶农仍采用较为落后的生产和加工工具及技术。短期内,茶农可以节约更多设备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但长期不合理的种植方式、采摘方式将会恶化茶园整体的生态环境。此外,由于市场上茶叶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所以茶农种植优质茶叶所需耗费的成本较高。更多茶农选择低成本销售模式,导致茶园整体生态需配合茶农种植采摘的需要,而茶园过度产出导致茶园整体环境进一步恶化。
  3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茶产业的发展建议
  通过将互联网对农业产业的促进方式与福建省传统茶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针对互联网对茶产业的促进作用提出针对性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的竞争优势。
  3.1 以互联网为依托为茶产业品牌发展提供宣传
  互联网涉及范围广,涉及人数多,可作为传播平台或中介,传播传统茶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利用互联网口碑传播等成本低且涉及范围广的竞争优势,有效填补品牌形成所需成本,从而高效高质地促进传统茶产业的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可以适当提供相应的网络设施和网络服务支持,积极与相关技术部门取得联系,为茶叶生产者提供渠道进行互联网宣传。此外,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作为打造和支持互联网茶叶品牌的后备军。当地茶农需积极学习品牌打造及互联网的相关知识,配合政府工作并积极投入实践,将整个产业品牌打造放于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寻求个人利益。
  3.2 建立完善的互联网茶农信息沟通平台
  对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茶农而言,通过建立相应的信息沟通平台,可有效促进茶农之间关于茶叶信息的传递。福建省相关茶叶产业政府通过构建地方信息沟通平台,发布相应市场销售信息,为茶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茶农个体之间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等,部分公开交易信息。此外,通过信息平台作为支持,茶农可将包装等非核心业务建立联合外包制度,整合多個个体或家庭经营所需订单数量,通过互联网招标寻找诚实可信的统一供应商,通过外包降低成本,提高茶农的有效收益。
  3.3 推进智慧型茶园建设
  通过将福建茶叶与智慧茶园相结合,打造更绿色、高效的茶园设施,为茶农长期利益的发展创造可持续优势。政府主导引进更加高质量的茶叶品种,并提供资金和技术作为智慧茶园的软实力。在此基础上,福建省茶产业可借助互联网高科技产品,打造可以有效测量茶园温度、湿度、茶叶生长情况等条件的“互联网+传统茶叶”品牌。此外,通过互联网先进产品保持茶叶的质量,为茶农筛选优质的茶叶品种。基于此,大部分茶农在投入前期可能比往常熟悉的生产方式付出更多成本,但作为长期和顺应时代潮流而言,将保证后期收益。
  4 结语
  “互联网+传统茶业”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国家政策和政府指导下,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宽阔和无边界产业机会,突破传统茶产业的限制,发挥创造性优势,传统产业才可能发挥更强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5-9.
  [2]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32-38.
  [3]欧阳日辉.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技术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经济社会形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0):25-38.
  [4]陈红川.“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16):143-147.
  [5]林若飞,张惠萍.“互联网+农业”企业生存能力的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49-55,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5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