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1.通过对现代文献中有关针灸治疗失眠处方的整理,总结出现代文献治疗失眠的针灸高频次处方。2.通过对其基础处方及配用穴的研究,总结出针灸治疗失眠的配穴规律。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1997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库现代文献中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章。将收集到的针灸处方进行统计,对其治疗用穴出现的频次高低,分析用穴特点及规律。结果 针刺治疗失眠的处方以多穴组成,以头颈部与下肢部为主,多用特定穴,特别是原穴和奇经穴。取穴经络以督脉、心经、膀胱经和脾胃经为主。结论 通过对现代文献中治疗失眠的针灸处方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针灸治疗失眠的高频次处方及其配穴规律。
  【关键词】针灸处方;失眠;用穴规律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5..02
  失眠,又称不得卧,目不暝。是指患者的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相对不足,并影响到次日生活的一种疾病。常以难以入寐,寐中易醒,或寐而早醒为临床表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发病率日趋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针灸作为一中非药物疗法,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但临床针灸处方用穴多样化,疗效也各异。本文通过对现代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出针灸治疗失眠的高效用穴及规律,以便有效服务临床。
  1 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
  1.1 范围
  从1997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库中有关针刺治疗失眠的发表文章。经过文献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1322篇,排除不合格文献1230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92篇。
  1.2 纳入标准
  明确诊断为失眠,并排除严重的心、脑、肾,肝脏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和严重的精神疾患的;失眠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病程不限。
  1.3 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文献筛选后进行录入。录入的内容包括作者、刊名、腧穴(包括:名称、穴位、穴位分布部位、穴位所处经脉)、辩证分型等。录入时分别参照文献,对病名、症状等用词进一步规范。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对腧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
  1.3.1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主要高频腧穴及频次
  1.3.2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主要高频腧穴的经络分布
  统计出治疗用穴111个。其中,正经82穴,奇经25穴,经外奇穴4穴。治疗用穴的经络分布:膀胱经22穴,督脉15穴,胆经12穴,任脉10穴,肾经9穴,胃经8穴,脾经7穴,心包经5穴,三焦经5穴,肝经4穴,大肠经4穴,心经3穴,小肠经2穴,肺经1穴。
  1.4 排除标准
  ①叙述性研究文献、病例复习和回顾性研究评论、评述、综述及专家经验谈、医家自述等。②针刺治疗由失眠所引起的其他疾病的临床研究。③无具体用穴描述的临床研究④重复发表的文献,保留发表年限最近的1篇,其余排除。
  凡属于以上情况的检索文献,予以排除,不纳入本研究范畴。
  1.5 统计学方法
  单穴处方:按穴位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
  多穴处方:依据原文的内容,根据腧穴的主治作用规律,筛选出处方的主穴和配穴,按主穴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
  综合统计穴位,按穴位出现频次高低排序,归纳出常用高频处方,分析其用穴特点及配穴原则,并阐述其方义及刺灸方法。
  2 结 果
  2.1 失眠现代针灸常用处方
  处方组成:神门、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内关。
  方义:心神不守是引起失眠的直接原因,常与肝、脾、胃、肾的关系密切。脾胃损伤,虚则生化之源不足,营卫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肠胃蕴热上扰心神;肝胆气机不畅,化火上扰心神;致阴阳失衡,营卫循行失度,阴虚阳亢,阴不潜阳,而导致失眠。百会为督脉穴,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醒脑开窍,通络升阳的作用;取之可补气以安神达平衡阴阳,通畅营卫之功。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理脾经和足三阳经气,具有调理冲任,健脾,调和营血,补益肝肾之功。足三里:为全身性强壮要穴,可健脾胃,补益气血、固本培元。如《针灸集成》记载:“三里,主治胃中寒、心腹胀痛、逆气上攻、脏气虚惫、胃气不足等。”取之可达调理脾胃,和胃安神的功效。神门: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能补益心气,安定心神;配内关穴、三阳交穴治健忘、失眠。内关:具有通调心脉,宁心安神,醒脑开窍,调理三焦的功效。《神灸经纶》、《神应经》均记载了:“怔忡、健忘、不寐取内关、液门、膏肓、解溪、神门等穴”。纵观全方,诸穴合用可达健脾胃、补肝肾、益气血、固本培元、调和营血,通调心脉,宁心安神之功效。
  加减:肝郁化火型配太冲;阴虚火旺型配太溪;心脾两虚型配心俞,脾俞;心虚胆怯型配胆俞,心俞;痰热内扰型配丰隆等。
  刺灸方法: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针入0.5~1.5寸,虚则补其母,多用灸法可至多壮。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取其培土之义。神门:直刺0.5寸。百会:平刺0.5~0.8寸,可灸。三阴交: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有麻电感向足底放散或酸胀感扩至膝关节和股内侧。内关:直刺0.5~1寸,捻转可有向指端放射的触电感。
  失眠针灸治疗主要运用针刺、灸法和针刺加灸的方法,也以敷贴、按摩等为辅。在现代针灸治疗中,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医学领域,因此极大地丰富了针灸的操作方法,如电针、水针、磁针的运用;药物穴位注射、埋藏埋线等的尝试,都相应地增加了治疗效果,推动了针灸治疗失眠的科学研究。总之,在针灸处方中,刺灸方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失眠针灸治疗,应根据其发病机理、临床分期、以及症状等,灵活运用针刺、灸法、温针、电针、埋藏埋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法等结合的刺灸方法。   2.2 配穴原则及规律
  近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原则,以头颈和四肢部腧穴为主。如百会、印堂、神庭、四神聰、神门、内关等。
  背俞穴、特定穴较多:以肝俞,胆俞,心俞、肾俞、脾俞最常用;特定穴,包括五输穴的运用以及募穴、交会穴、原穴、八会穴等,如胃经合穴足三里、络穴丰隆等。
  辨证取穴原则:根据失眠的临床表现及各辨证分型取穴,如肝郁化火型配太冲;阴虚火旺型配太溪;心脾两虚型配心俞,脾俞;心虚胆怯型配胆俞,心俞;痰热内扰型配丰隆等。
  循经取穴集中在任脉、督脉、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的腧穴上。这为针灸治疗失眠标准化处方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经外奇穴的运用:经外奇穴在临床中使用较多,主要有四神聪、安眠、太阳等穴,运用总频次139次。可以看出经外奇穴已经是针灸治疗失眠取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疾病的针灸治疗的范围和疗效。
  另外,可见前后配穴、俞募配穴、原俞相配等原则的配伍运用。
  3 讨 论
  中医认为,失眠多由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引起,其病位虽在心、脑,但与肝、脾、胃、肾关系密切。其主要病机是营卫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肠胃蕴热上扰心神;肝胆气机不畅,化火扰神;阴虚阳亢,阴不潜阳。导致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不宁而失眠。治疗应基于脏腑辨证,多从调脏腑及其气血、阴阳角度取穴,以达“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之功。
  本文失眠针灸常用处方有神门、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内关。百会为督脉穴,具有醒脑开窍,通络升阳的作用;取之可补气以安神达平衡阴阳,通畅营卫之功。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具有调理冲任,健脾,调和营血,补益肝肾之功。足三里为全身性强壮要穴,可健脾胃,补益气血、固本培元,取之可达调理脾胃,和胃安神的功效。内关具有通调心脉,宁心安神,醒脑开窍,调理三焦的功效。神门为心经原穴,补益心气,安定心神,配内关穴、三阳交穴治健忘、失眠。诸穴合用,可达健脾胃、补肝肾、益气血、调心脉,宁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失眠。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体现了以近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原则,可见前后配穴、俞募配穴、原俞相配等原则的配伍运用。取穴规律以背俞穴、特定穴较多,如肝俞,胆俞,心俞、肾俞、脾俞、胃经合穴足三里、络穴丰隆等。经外奇穴的运用使用较多,主要有四神聪、安眠、太阳等穴。循经取穴集中在任脉、督脉、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的腧穴上。在取穴方面,重用头部穴位,如百会、印堂、四神聪;背俞穴;神门、内关等穴。
  参考文献
  [1] 李滋平.针灸百会、神庭穴主治失眠110例临床观察[L].针灸临床杂志,2006,22,38-39.
  [2]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3]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4] 李经纬.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