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关穴的临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外关是临床常用的特定穴,是三焦手少阳之脉的络穴,别走手厥阴心包,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有疏散表邪、和解少阳、散风止痛之功,主治“阳维为病苦寒热”之风寒表证、风热表证、伤寒病之少阳证;清利三焦相火,通利少阳经气,治疗本经与经别循行所过之头面、五官等疾病;调气活血,荣筋壮骨,疏通经络,通利关节,治疗上肢麻木、肘臂胀痛屈伸不利、手指痛不能握、下肢窜痛。
[关键词]外关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少阳证;头面疾病
[中图分类号]R686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039—02
外关穴所治之风,常以外风致病为主1。外风指气候变化急骤,忽冷忽热,以及风毒之邪。有广义认为“风”是一切外邪的总称,因“风为百病之长”,也就是百病之因。风性开泄:指风邪引起的病证具有宣泄散发的特点,《伤寒论》太阳病的中风证,是以汗出恶风为特点,风伤胃肠则为肠风作泻,这些病证也都以开泄为特点。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引起的病证很多,风邪又易和别的邪气结合,如风寒、风热、风火、风湿等;在许多疾病中容易化为风邪,如肝陽化风、痰湿化风;还有不少邪气容易生风,如液涸动风、热极生风、血瘀生风。在六淫中,风邪的致病范围很广,不仅四季皆可生风病,而且人体任何脏腑也可生风病;慢性病、内伤病、虚寒病、杂病都常有风病。故风为百病之长。风所谓“善行而数变”:善行指的是疼痛、麻木、痛痒有游走窜行的特点。数变指发病来骤去急,或病情变化迅速,或能引起多种病症。
在《针灸治疗学》中风热袭表而致的面瘫病选用外关穴,风寒侵表导致的面肌痉挛同样取外关穴,同一穴能同时治疗风热和风寒证,是由于针刺手法不同而产生的疗效则不同,在《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中有相关内容记载曰:“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疼发热外关起[2)”。据此观点论述,风寒、风热都属于外感六淫之邪气,即伤寒,面瘫和面肌痉挛病因病机皆由外感邪气侵袭三阳经后致病的,二者的病因病机相同,故皆选外关。《杂病穴法歌》的源头,即李梃编纂的《医学人门》,药有药性,故穴位也样有它的穴性,故外关穴有着自己独特的穴性。对于何为外关?《针灸穴名解》做出了解释“外关在腕后背部横纹两寸两筋之间,得手厥阴过经来会之气,正与内关相对而通,手厥阴心主为阴血之关,手少阳为阳气之关,故日外关”。内关者厥阴之关,外关者少阳之关,少阳为三阳之枢,故外关为三阳之关,开之则能宣太阳、少阳之气,且维诸阳之气,面肌之瘫乃阳之失维,而其痉挛则为阳郁不能濡养筋脉。针刺补法可治阳经失维之经别弛缓不收之面瘫,泻法可疗阳郁筋脉失养之面部痉挛。《灵枢·经脉》曰:“手少阳之别……病实者时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从特定穴角度分析,一方面,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三焦经的分支经过耳、头面部,所以外关穴可以治疗头面部疾病;另一方面,外关穴通于阳维脉,并维络诸阳经,主一身之表。《医学人门》中写到“阳维之病苦寒热”,“维,持也,维系之意。阳维,持诸阳,阴维,持诸阴。阴阳维不相维,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收拾主持其身。故阳维属表,多寒热,阴维属里,多心痛”,故《伤寒论》曰:“少阳之为病,往来寒热,厥阴之为病,心中痛热”。故凡是外感风邪夹寒或夹热,均可配取此穴治疗。《医学人门》中论述“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在吴昆的《针方六集》中记载:“八法者,八穴之法,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是也”。“阳维脉主表,主寒热,阳维脉在循行过程中手足三阳经有联系,手足三阳经相交汇于头面颈项部位[6”。这是从另一方面理解伤寒之后出现的恶寒而发热、头项强痛、鼻鸣、干呕等症状。外关作为阳维脉的八脉交会穴,阳维脉会合于目内眦、耳后、面颊、颈、项、肩缺盆中写到胸膈等部位,故外关可治阳维脉循行和联络部位所致的病证。
虽然随着现代西医学的发展,用针灸治疗伤寒外感的人群很少,但针灸治疗因外感邪气导致各种疾病的治疗大法不能丢失,因它有很大的治疗临床意义,虽然大多数正气充足的人群患伤寒感冒不需要治疗,但可以使用外关穴治疗外感伤寒后伏邪所致面瘫、面肌痉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耳聋、目痛、咽喉肿痛等疾病。虽日常临床中较少使用,但这能让针灸医师更深入地理解伤寒六经体系和经络之间的关系密切,把经络系统和中药系统相联系起来,构建更加广泛的医学系统,让中医临床医师深刻地认识到针灸不仅仅是与皮肤,筋膜,肌腱,肌肉,神经,关节等解剖的相关层次,还有对经络与脏腑,经气调节的感性认识,气血精津液的气化与转输代谢。同时也扩充了奇经八脉对十二正经的重要性与临床应用的意义。外关临证配伍如下:1.外关配风市:为上下相配,可散周身之风,通周身之经,是治疗风病、行痹的重要对穴。主治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痛不能握、下肢窜痛;2.外关配大椎:三焦经之络穴配督脉,有清热散风、通阳理气之效,治外感表邪诸症;3.外关配耳门、听宫、听会:有清上焦,平肝胆之效。主治耳鸣、重听、耳聋等感音神经性耳聋。4.外关配极泉、曲池、中渚:有通经活络,散风活血之功。主治,上肢麻木、肘臂胀痛、以及臂丛神经损伤有良效.5.外关配风府、四神聪、曲泽:有祛风通络,养血息风之功效。主治上肢手颤。
综上所述,根据外关穴的经络络属与奇经八脉、伤寒六经的紧密联系,以及此穴特性、功效主治特点、深入了解外关治疗疾病的理论根源和应用手法,拓展其治疗外感和内伤杂病的辩证与辩经取穴的思维和临床应用范围。故以此为今后在中医临床工作中起到抛砖引玉之功。
参考文献
[1]纽雪松.金针大师王乐亭[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49.
[2]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0.
[3]高式国.针灸穴名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73.
[4]田代华,刘更生.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
[5]吴峴.针方六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3.
[6]王居易.医学经络概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