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毫无疑问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意义体现在对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自我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建构。
  关键词:情境创设;引导探究;教学情感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针对如何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这一问题,教育界已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
  二、重视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1.引导探究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口号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而无探究的必要。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以确保学习的有效性。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2.加强合作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③养成师生、生生合作的良好习惯。
  三、重视教学情感
  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四、关注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要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时间较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情境的设计,不但可以了解学生,把握教学起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學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 范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9(15):71.
  [2] 胡明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3):17.
  作者简介:陈碧荣(1974—),男,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