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古诗阅读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典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小学生自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呢?本文通过情境教学、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语感教育四个方面来培养小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慢慢学会去领悟古诗的意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 古诗阅读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85-02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教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特别是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更是一种奠基。所以小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积累丰厚的文化土壤,自主学习古诗,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一、情境教学
  在学习古诗时,引入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让学生坐上穿越时空的列车,像游客观光一样身临其境,会更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赠汪伦》时,教师带给学生背景故事“十里桃花与万家酒店”。安徽隐士汪伦很喜欢李白的诗,希望李白能来他家做客,可是他与李白素不相识怕他不肯来。于是他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前往。他在汪伦家一连住了几天,到处游玩,没有见到十里桃花,更没有看见万家酒店,随向汪伦问起。汪伦听了微微一笑说:“桃花岭下有桃花潭,桃花潭畔有万家村,一家酒肆高挑一个斗大的‘万’字旗,酒香诱人。”李白不由大笑,与汪伦在万家酒店痛饮告别,并且挥毫写下了《赠汪伦》。讲完故事后学生听得入迷,教师顺势引导让他们理解诗意,让学生再次感受情境,引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二、情感教育
  在古诗词的导入、讲解之后,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学生根据写作背景慢慢体悟,说一说,谈一谈,再回到作者的位置上,细细体会,从而深刻理解诗中的含义与感情,增加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如学习《春夜喜雨》时,让学生说一说下雨时自己的心情及感受,再将学生引入古诗情境当中,如果自己是作者会不会抒发同样的感情?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诗的阅读,不能让这些中华精魂关在学生脑海之中,要让他们多出现生活中。所谓“温故而知新”,古诗的存在为生活添加了一份情趣。如在清明之际念一念“清明时节雨纷纷”,别有一番趣味;“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则适合在暖风徐来的春天吟诵;除夕之夜,一首《元日》则会回荡在万家灯火中。平时的积累,生活中的运用,让生活在古诗中进行,将古诗在生活中运用,借助诗句表达情感,让生活添加了乐趣,增加了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审美教育
  每一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也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曲子。可依据内容,展现美丽的图画,也可依据古诗的思想感情及其背景,播放一首动听的曲子,在其思想感情及其背景下领略与感受,产生美的共鸣,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在阅读一部分古诗后,进行一次复习课。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们用诗句来描述。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等,每幅图画学生们都能从古典诗词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配,当学生看到为这些美丽的图片配上诗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陶醉在诗情画意中,再配上优美的诗句时,美感就更强烈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陶冶情操,启发思维。
  四、语感教育
  中国古诗“平平仄仄平”,独有一番韵味,古诗的语言美,匠心独“韵”,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自然而富有音乐的美感。抑扬顿挫的声调,声声悦耳,句句动听,不由自主的产生均匀和谐的节奏感。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押的是an韵;《静夜思》押的是ang韵;王维的《春晓》押的是ao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产生了语言的音乐美。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阶段:边理解边读。学完课文后,反复朗读,分小组朗读,一唱三叹吟读,或是自由读。只有让学生反复读,仔细品味,而不可以背诵为满足,要让学生有感情的读,从而产生语言美,让学生愿意读,增加了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情境教学、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语感教育最终不过“意境”二字,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从这四方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慢慢学会去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景生情,由情生趣,从而在古诗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黄莉莉.江山代有才人出[J].小学语文教师,2006(12).
  [2]王秀娟.古典诗歌教学要突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5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