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残疾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班就读模式给予了残疾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力,但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堪忧。基于此,本文以现阶段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为基础,结合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建構更加适合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以期能够给予残疾儿童更多的关爱,以此供相关人士进行探讨和交流。
【关键词】农村学校 残疾儿童 随班就读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15-01
农村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为了缓解残疾儿童入学困难、教育缺失等问题,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堪忧,出现了诸多问题。残疾儿童的心理、教育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很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青少年犯罪事件。提高对农村学校残疾儿童的关注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农村学校残疾儿童健康成长。
一、农村学校残疾儿童出现的教育欠缺问题
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严重,广大的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落后,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无法满足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特殊学校数量稀少,也给农村学校带来了新的难题,即残疾儿童入学困难的问题。
首先,由于经济受限,大多农村青壮年夫妻选择进城务工,残疾儿童则多由隔代长辈照管,由于农村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隔代的长辈大多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无法及时引导残疾儿童接受教育,而且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隔代长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不够重视,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关注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残疾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一旦步入歧途就很难纠正,这就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埋下了诸多隐患[1]。
其次,由于残疾儿童生理和心理有一定的缺陷,加之缺少父母的关爱,极易被教师和同学们忽视,甚至有可能遭受校园霸凌;残疾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正常的交际和沟通能力,容易出现自我封闭的情况,从而养成极端和阴郁的性格,阻碍日后的社会交往。
二、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模式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学校残疾儿童教育缺失的问题,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使农村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随班就读模式有利于保障农村残疾儿童正常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农村残疾儿童的升学率;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加大了农村残疾儿童与同龄儿童接触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班就读教育模式的推行减少了农村残疾儿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几率,对残疾儿童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
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模式的实施状况却令人堪忧,教育缺失会造成残疾儿童的综合素质低下等问题,但不够完善的随班就读模式则会引发更多问题,如农村残疾儿童得不到教师的关注、残疾儿童受到校园暴力、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和师资力量薄弱、残疾儿童生理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确等。接受基础良好的教育可以帮助残疾儿童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前途命运,但由于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对残疾儿童的未来发展非常不利。
三、农村残疾儿童问题的随班就读教育模式的改进措施
第一,农村残疾儿童的监护人要负起责任,主动承担起教育管理儿童的责任,合理的安排外出务工时间,尽可能的抽出时间陪伴儿童。加强对残疾儿童的管理,关注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改变教育理念,跟进学校随班就读教育的进展。
第二,学校要加强与残疾儿童家长的练习与沟通,及时反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引导残疾儿童进行日常活动;学校还要升级硬件设施,给残疾儿童构建一个良好的随班就读环境;除此之外,教师要摆正心态,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关心,防止校园暴力对残疾儿童的伤害。
第三,社会要加强对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的关注,加大对相关问题的宣传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还要针对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问题进行调研,并建立专门的小组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解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农村学校残疾儿童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关注残疾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问题,促进残疾儿童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本文对农村小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现状进行探究,以期残疾儿童能够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使残疾儿童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国花,黄姗.师范生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18-19.
[2]黄欢,邵京京,陈亿雯,等.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的残障儿童随班就读相关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12):1445-14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5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