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题教学渗透地方旅游资源价值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地理知识是培养人类社会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学科,学习地理知识是我们探知世界的必要途径。因此,在地理课题教学中应用地方旅游资源,可以有效地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针对这一教学现象,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情况,具体阐述地方旅游资源在地理课题教学中发挥的教育价值及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地方旅游资源的应用,从而为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可行的理论支撑。
[关 键 词] 地理课题教学;旅游资源;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218-02
学有所用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教育成功的表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科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持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学,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
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将地方旅游资源渗透于其中,既可以促进课内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提高教育的地域特征,增强地理课程的地方适应性,又可以提高地方旅游资源的知名度,这不失为一种一举两得的教学策略。将结合多年的课堂实践,从教材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教学主题展示地方气息、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结合及教学活动强化实践体验这四个方面来探讨地理课题教学中渗透地方旅游资源对地理课程的重要意义及地方旅游资源的教育价值。
一、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很远。或者说学生很少有机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地域性的发展上受到了限制。所以,学生往往会产生学不能致用的感觉。也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是会缺少应有的热情和兴趣。其实,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想和感情形成的过程,是其不可被忽略的成长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只利用有限的课堂资源,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社会实践的依赖。教师要有意识地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依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和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地理风貌,并以此来启发和激励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的地理知识印象深刻,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体验课堂
上讲解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课内知识课外运用。
如福建的5A景区土楼,就是一處可以渗透到地理课程中的旅游资源。福建的土楼,主要由闽南土楼和客家土楼组成。始建于宋元时期,在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得到成熟发展。这种土楼主要是用土、木料、石材、竹子为材料建筑而成的。屋体由夹墙板、土、沙质黏土、黏质沙土拌合而成,通常是两层以上。最为著名的是福建省永定区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云水谣的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等。其中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二宜楼是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土楼之王”“国之瑰宝”。福建土楼之所以会成为福建客家人的骄傲,不仅因为它有独特的建筑风貌,更是因为它同时融合了人文因素,被称为“天、地、人”结合的缩影,这种几十户、几百人共同居于一楼的风俗,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所以,一部土楼史就是一部家族史。每一个土楼的后代都能对自己家族的渊源侃侃而谈。2008年7月6日,福建的土楼被正式列在《世界遗产名录》中。鉴于此,教师在进行地理课题教学中,就可以借助这样难得的旅游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地理知识的讲解。学生活泼好动,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知欲。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一特征,结合具体的地理知识,带领学生走进客家土楼。在亲身体验过土楼的风土人情之后,学生会对土楼所体现出来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有着更深刻的体验。同时,师生共同体验的过程,可以快速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主题展示地方气息
将地方旅游资源渗透于地理课程中,使教学主题展示出地方
气息,也非常有助于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这一点上,地方旅游资源的教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现存的地理教材虽然有多种版本,但是很少能兼顾到地区地理特征和差异。很多学生在学完教材内容之后甚至不知道自己家乡有什么特殊的地理风貌或地理特征。所以,教师只能是就教材教地理,而不是就地理教知识,造成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发生。所以,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可以针对当地的真实地理环境,教学拥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地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还有助于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
福建土楼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具特色的,天、地、人“天人合一”理念,体现了东方独特的哲学理念。在建筑材料上,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在选址上,或依山就势,或沿溪流,体现出古朴、粗犷、自然的建筑风格,其外形优美独特、大小适当,而且功能齐全、功效实用。最为难得的是与周围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搭配自然,形成了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建筑特点,确定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减少污染的主题,紧扣土楼建筑的地方气息和自然气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这样紧贴本土气息的教学主题,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介入感,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产生情感共鸣。同时,这也增强了课程的地方特色,加强了校本课程的德育作用,进而推动了地方教育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三、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目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已逐步加快,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多媒体强大的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和播放、影视下载播放、声音处理和文字处理等功能,可以将大量的地理信息和相关资源展现在地理课堂上,甚至可以把很多单调枯燥的地理现象通过多媒体而变得生动有趣,避免了纸上谈兵的教学弊端。通过多媒体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借助多媒体可以为学生营造身临其
境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保持探索的兴趣,进而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仍以福建土楼为例,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音视频功效,将与福建土楼相关的风土人情、迷人景色、古色古香艺术建筑等旅游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将平面图画变成
立体景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通过这些动态的画面、视频以及文字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和资源,并因此对地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建设开放性的课堂,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建立地理信息资源专题网站,为学生搭建获取知识的平台,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料,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获取大量知识。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使讨论交流的机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四、教学活动强化实践体验
地理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好地理学科的基础就是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在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之上,学生还要通过构建生活来夯实对知识的认知。因此,教师进行地理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引领学生自主构建生活的过程,更是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多方面运用、多方面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对教材内容和实践进行大胆的整合,有效地利用动态课程资源和实践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进而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走进福建土楼探寻古老的历史文化,体会福建土楼中几千年的文明积淀时,就要提醒学生关注土楼中
与教材上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体验一下导游工作,为教师和同学甚至真正的游客来解说土楼的历史和相关的人文故事,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社交能力的提高。学校还可以举办相关的各种活动,如摄影展、绘画展等,使学生拥有更多平台将家乡的历史变迁、地理知识展示出来,进而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地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燕玉霞.地理课题教学渗透地方旅游资源的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
[2]王东.利用地方旅游資源渗透初中地理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6(19).
[3]刘孝波.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6(9):11-12.
[4]余琴.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地理教育,2017(Z1).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