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语文学习的成效首先是阅读,所以阅读除了质量还要数量,那就必须扩展到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
关键词 语文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以此为理念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必将收到好的效果。
(1)重视學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课外阅读是受课堂阅读的影响的,由课堂上学到阅读方法用于课外阅读。比如怎样利用工具书扫除生字生词障碍,怎样获取知识信息,思想信息等。只有课堂阅读赋予了学生主体地位,课外阅读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涉及到教育理念问题。应试教育是满堂灌、注入式是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处于被动的方式,但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在课堂阅读中,存在多重关系,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还存在学生与学生对各方面,他们可以交流。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教学民主,教学相长得到体现。教师与作者的对话,教师备了课就成了首先的阅读者。教师理解了作品才能指导学生阅读。学生教师与编辑的对话,课本中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课后都有学习提示,这就是编辑的意图。以上多重关系的对话,只有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采用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才能办到,才能赋予学习主体地位。有了在课堂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就能得心应手。他们会在更加自主地进行阅读,因为课外没有教师的指导,时间与空间广阔而灵活,所以学生对话的主要对象就是读本,他们自由在地阅读。
(2)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都有个性的,这些个性体现在对阅读的感受上,是由他们各不相同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决定的。鼓励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鼓励他们的独特感受,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所以课外阅读应作如下指导:1、、有布置,布置每个学生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读本分两种,一是个别的统一材料,一是自由选择的材料,既是课外阅读,为什么还要规定一些统一材料呢?都是为了指导的方便。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对信息的理解与处理,从信息中获得的感受。这些都可以带回课堂进行交流,评析,集思广益,以便更好地扩展阅读。至于第二种材料,则是施展个人阅读能力的天地。这就好比抗日战争时期,各游击队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战术交流,形成共识,然后又分赴各地各自为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在对统一材料的阅读进行交流讨论时,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而不应是主宰者,不能以什么标准答案来统一认识。只要对作品的理解言之有据,就可以肯定。比如对《三国演义》中的《失街亭》阅读后,一般都批评马谡,但就有人不落俗套地认为诸葛亮也有过失,即用人失察。所以在指导学生对统一材料的阅读感受,有争论,出现不统一是好事。这是辩证思维在阅读中的体现。
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在自选材料阅读中又怎样进行指导呢?那就是抓《读后感》的写作。当学生阅读了感受最深的东西后,就把它写成读后感。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交一定篇数的读后感。学生把读后感当作阅读中的精华收获交出来,进行展示交流,对激发阅读兴趣与热情作用是很大的。
(3)读后感的指导。写读后感是独立感受的体现,怎样体现独立感受,也要进行指导。①泛读与精读。并非每篇作品都会合读者的口味。这就需要拿到一本书后,进行泛读。比如《大行山游击战的故事》。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但是否每个故事都一样的精彩,这就需要泛读。当读到十分精彩的那篇,就再重新阅读,实行精读。②发现感人至深的东西。精彩的故事中还有精彩的东西,对自己产生了深刻的启发。那么就以此为中心点进行思考,写出读后感。③读后感的写法。读后感的写法有一般格式与特殊的格式。一般的格式是把两个方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即概述作品内容和产生的思考。写的顺序,一般是先叙述后写感想,也可以边叙边议。途议结合。特殊的格式是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只要体现是由阅读而引发的思考即可。
例:《读“平原袭击战”有感》。《平原袭击战》是《太行山游击战的故事》中的一个故事。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个。一般的设埋伏搞袭击,是在能够隐蔽的地势进行,但在平原上设伏搞袭击,必须具备高超的战术和超强的战斗力。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队日本鬼子进山对我军民进行大扫荡。每到有山和树林的地方,鬼子都十分小心地先派出侦察人员去打探,生怕中了埋伏,摸准了敌人的这种心理,我游击队一分队准备打一个出其不意的袭击战。特点是在平原上设伏。这是鬼子万万想不到的。他们会趾高气扬地麻痹大意地行军。鬼子一般天不亮地出去了,这又是一个好时机。游击队员们在一段路上埋上地雷。在左右两侧设伏。每个战士用茅草盖着身体伏在地上,极不规则的参差错落,恰是村里的人割草后,自然散落的状态,根本看不出草下有人。鬼子到了,拉响地雷,战士迅速跃出袭击后,迅速撤离。由于天没亮,剩下的鬼子辨不到游击队的去向,不敢追赶,袭击成功。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这是一个创新的战法。我平时写作文总是打不破旧框框,老师说我多看些课外书籍,就会有所创新。想不到这个创新的游击战使我产生了创新的兴趣。我想只要不断研究,总会有写得创新的时候。
参考文献
[1] 刘解军.新课程改革评价与新标准解读分析实用全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