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随着教育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课文阅读量,努力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  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根本宗旨是在引起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加强阅览室、图书馆的建设,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较大的阅读量来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把语文积累落到实处。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一二百万字的阅读量,脑子里装着上百篇文章,近百首古诗,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写能力一定会比较强。“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切实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讲故事,读好文,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好听的故事谁都爱听。这学期我校每个班级的语文老师都开展了“每周讲一个好故事”的活动,以借此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语文的兴趣、对学习的兴趣……颇有成效。下面就以我班为例,先看两个镜头:
  镜头一:语文活动课铃响了,按惯例这节课是老师讲故事,我从门外向里看,他们坐得比其他任何一节课都要端正。走进教室,他们看到我手中拿着故事书,不禁喜形于色,教室里很安静,看来,他们已经准备好,就等着我讲精彩的故事了……
  镜头二:我打开学生的日记本,日记本上面赫然写着一句话:“老师,好几个星期没讲故事了,我建议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吧!别忘了!”是啊,由于出差和准备六一文艺汇演,已经两周没讲故事了……下节正好是语文课,我决定取消原先的计划,就给他们讲一个故事!
  每周用一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个故事,读篇好文章,也许这就是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指南针”,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二)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净化心灵,获取知识,积累语言,但更重要的是,还需提供从知到行的实践机会,因此,在课外阅读后,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如:我校中高年级在开展“每日荐讲一首古诗”、“每月一次手抄报”、“每学期一本好摘录本”;又如:各班根据自班特点开展的“诗歌朗诵会”、“专题故事会(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笑话故事等)”、“好词好句交流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这些活动不仅能进一步发挥课外阅读独特的教育作用,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二、指导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的效果不但决定于阅读的内容,而且决定于阅读的方法。许多学生因为缺乏指导而贪多图快,以至读书不求甚解,或由于不能掌握工具和不良阅读习惯,以至费力多而收获少。因此,教师在阅读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不可疏忽。
  (一)指导学生端正阅读态度,选择读书方法。
  通过阅读掌握科学知识,获得思想认识,提升文学修养,丰富语文积累,不能一味追求兴趣,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并根据需要选择读书方法。
  1.粗读,即浏览。粗读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粗读对所读书籍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进一步精读做好“侦察”、“勘探”和选择工作;二是通過浏览,较快地获取信息。
  2.精读,就是对自己选择好了的书仔细地读,反复地读。
  ①精心阅读书的正文。如果是一本故事书,就要了解故事中的情节、主人公的遭遇。如果是一本科普类的书,就要了解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书中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的。要把书中的主要内容尽量记住。
  ②回顾一下全书的内容。书看完了,应该再看一下,书名、内容提要,从头至尾把这些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理解和记忆,使读书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想”的过程。
  ③要多提为什么。一本书看完了,要多提几个为什么,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请教老师和家长。
  (二)指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为了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成效,应指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让学生专门准备一本本子,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将书中的重要结论、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或者把这本书的书名、作者、主要内容以及读书的感想写下来。
  三、“研究性阅读”中求发展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有效的课外阅读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阅读材料、应用阅读材料、解决问题的阅读方式。
  (一)学会方法。
  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又有自主活动的时间,还需要解决是否善于学习的问题。而“研究性阅读”恰好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因为学生在“研究性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多种学习方法。如:收集资料的方法、选择资料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判断、识别、整理归纳资料的方法,论证问题的方法,撰写报告的方法……
  (二)形成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来说,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语文能力。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这个目的相一致,即“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阅读”不仅通过上网、收集、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大量的阅读吸收,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读写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研究性阅读”使课外阅读的效果更明显,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外阅读是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提升,语文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与阅读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学生通过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得到心灵的重大启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