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SCEP项目课程体系开发与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质推进双主体育人,已上升为国家职教策略。在职教汽车服务专业中学校与企业对接,实施人才订单培养,开发适应企业岗位能力需要的课程体系,实施企业订单化组班教学模式应用较为广泛,本文重点论述校企合作过程中,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引入企业培训标准,进行课程体系开发和应用,提升内涵建设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
一、绪论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的职教方针,鼓励职业院校根据专业群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1]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共建共享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上汽大众开展的SCEP项目全称 SVW College Education Project,即“上海大众—职业学校合作培养项目”,是上汽大众联手中国最优秀职业院校合作建立并运营的学生培养计划。项目致力于为企业培训技术技能人才、强化专业品牌形象;为职业院校提升教学水平服务能力、增强就业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培养更高职业素养服务,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并高效应用尤为重要。
二、传统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专业课程内容较为宽泛,缺乏针对性
按传统职业教育教学观念,一个专业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专业面向较多,学生就业时可选择面广,从而导致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全而浅,难以细而精,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后,要进行二次学习,延长了人才培养时间。
(二)传统专业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缺乏生产性
在汽车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往往强调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全面性,而具体生产实际岗位的工作内容,通常以案例、模块形式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而这种嵌入式的教学难以从满足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点、技能点的突出和强化,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衔接不畅通。
(三)传统课程内容与技术升级滞后,缺乏时效性
汽车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节奏较快,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而传统专业课程内容的调整由于师资培养、教材升级、实训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制约,课改的时效性难以满足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三、校企合作上汽大众SCEP项目课程体系开发与应用
在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中开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在课程体系建设环节中共同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改革,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教学工作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工作实际,将汽车企业先进的理念、科技引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通过与上汽大众合作实施的SCEP项目在课程体系开发与应用方面,积累一定经验。
(一)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开发
校企协同,开发一套既符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规律,又符合上汽大众企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大众班采用集中连贯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课程模块的设计来自上汽大众售后服务岗位一线典型工作任务,贴近企业工作实际。每门课程的课程模块采用德国大众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分为课程描述、检查清单、课程内容、实操工作表、相关信息和课程考核六部分内容,具备规范性、实用性、先进性、完整性、灵活性的特点。
(二)以学生为主体独具风格的教学法运用
强调以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按信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逐步开展,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营造真实企业环境和职场氛围,顺利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使学生投身到真实的社会工作环境中去,让上汽大众标准和工作方式,贯穿到教学全过程。
(三)知行合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结合实物讲解,学习过程中互动性强,突出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行为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
四、结语
目前,我國汽车专业类职业教育中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而课程体系开发与应用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合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与企业标准对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是应该长期坚持并精益求精的工作。通过高质量的课程体系设置和高效化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受益、企业受益、学校受益,从而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整合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5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