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概述了目前临床研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及健康宣教提供依据和方向?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临床应用广泛,其术后的远期效果是心血管介入领域关注的重点?PCI术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耐量增加),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尤其是应用了新型药物洗脱支架及抗血小板药物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有了进一步提高,既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降低了高危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影响疗效及预后的主要问题?ISR 一般分为临床再狭窄与影像学再狭窄,临床再狭窄是指复发性心绞痛或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ISR 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诸多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吸烟?糖尿病?服药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支架类型等,本文对ISR 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患者因素
  1.1年龄 Kasaoko 等[4]报道,年龄每增加10 岁,ISR 的风险增加14% ~19%,可见年龄可作为影响ISR 的因素?
  1.2吸烟 潘春仰等研究结果显示,CHD 患者PCI 术后,吸烟患者中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香烟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化合物,其主要有毒物质为尼古丁(烟碱)?烟焦油?一氧化碳及芳香化合物等?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改变血管内皮的功能,引起血管炎症事件,可诱发直接冠状动脉痉挛缺血,同时尼古丁还使血小板激活,纤维蛋白水平上调,增加血液黏度,动脉内皮细胞受损等,进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血液流动的速度减慢,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虽然吸烟导致ISR 发生率增加,但是PCI 术后患者控烟情况不容乐观?
  1.3经济费用 患者的收入水平越低其遵医行为越差?经济状况不佳的患者自行减少药物的剂量,试图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常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其他因素
  2.1糖尿病 糖尿病是CHD 患者PCI 术后ISR 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从多个方面影响PCI 术后的血管重塑?内膜过度增殖,进而引起ISR?血中葡萄糖具有使内皮细胞复制?修复能力下降的直接毒性作用;持续升高血糖导致血液黏度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不断产生?脂代谢异常相互作用会导致血管粥样斑块大量形成,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也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多因素共同促进血管内膜异常增生,最终导致再狭窄?
  2.2血管病变的长度及大小 ISR 的发生率与原血管病变大小?长度呈正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者?小血管病变,ISR 发生率升高?小直径血管支架置入是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在PCI 术后愈合过程中,内膜增生可导致晚期管腔丢失,较大直径的血管,内膜增生常不会导致管腔显著减小;而小血管横截面积较小,中度以上的内膜增生就导致显著的管腔狭窄.
  3 小结
  ISR 是一个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与诸多危险因素有关,虽然每个危险因素的影响力及机制有区别,但其基本机制是各危险因素作用于内皮细胞,导致损伤、炎性反应,进而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SNA)也参与病变过程中,最终形成ISR。ISR 可引起心肌组织长期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不可逆性损伤?一直以来都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热点,同时也是困扰PCI 治疗进展的难题?ISR 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导致ISR 的因素很多,医疗工作者应在支架选择及置入过程中积极控制可避免的危险因素,同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术后积极地进行心脏康复,对于ISR 患者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策略?随着ISR 机制的深入研究,血管内成像及材料学研究的进步,相信ISR 问题终将会得到解决,其不再成为心血管研究领域的难题?
  参考文献:
  [1]MiriD,Novak,Kovacevi LM,et al. In-hospital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roduction of PCI in Split University Hospital Center,Croatia[J]. Coll Antorpol,2013,37(1):207.
  [2]葛均波,许永健.内科学[M]. 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35.
  [3]Niccoli G Montone RA,Ferrance G,et al. The evolving role of inflammatory biomakers in risk assessment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J]. J Am Coli Cardiol,2010,56(22):1783-1793..
  [4]Kasaoko S,Tobis JM,Akiyama T,et al.Angiography and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predictors of in-stent restenosis[J].J Am Coll Cardiol,1998,32(6):1630-1635.
  [5]潘春仰,邱建平,陸林,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6):467-471.
  [6]费建英,杨敏,裘晓葱. 肾移植术后不遵医行为的调查与健康教育[J]. 现代实用杂,2005,17(10):65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