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在内镜直视下局部用冷生理盐水冲洗,用圈套器将血痂取出,暴露出血点,确定出血点后,推进止血夹确切止血,对溃疡患者于溃疡周围注射肾上腺素(1:10 000)1 -2 mL,总量≤12 mL,并于血管残端处注射1%的硬化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男女比例以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出血量、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目、血尿素氮和休克例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量、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目、血尿素氮和是否发生休克是导致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消化内镜;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危险因素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上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止血被广泛应用,但是尽管如此,仍有10% - 30%的患者会发生再次出血,因此,了解消化内镜治疗后的再次出血患者危险因素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此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5 - 76岁,平均(56.4±7.6)岁,胃镜表现动脉喷血(I a)21例,活动性渗血(Ib)58例,血管性渗漏(Ⅱa)21例。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内镜直视下局部用冷生理盐水冲洗,用圈套器将血痂取出,暴露出血点,确定出血点后,将止血夹推进进行确切止血,于溃疡患者溃疡周围注射肾上腺素(1:10 000)1-2 mL,总量≤12mL,并于血管残端处注射1%的硬化剂。并根据是否再次出现出血进行分组,本组出血组17例,无再次出现83例。
结果
两组患者再次出血相关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性别、男女比例以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血量、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目、血尿素氮和是否发生休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計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内镜检查适用于各种上消化道炎表1 两组患者再次出血相关因素比较症、化学损伤、肿瘤、糜烂、溃疡所致出血[1-3],食管一贲门黏膜撕裂症引起的出血、十二指肠乳头切开、上消化道息肉摘除、吻合口狭窄切开术等手术治疗导致的出血,和由于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应激性上消化道大出血。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全身性疾病、胃肠道邻近器官病变、药物和其他等多种原因引起,其中最主要的病因包括胃癌、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胆道出血、食道裂孔疝等[4]。内镜下将凝血酶进行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止血具有肯定的疗效,操作方便,便于床边进行,设备简单,安全费用低等优点,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的首选方法,它避免了手术盲目探查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损伤痛苦,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缩短治疗时间,使大出血的致死率降低,在广大基层医院尤其适合推广和普及。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出血量、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目、血尿素氮和休克例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出血量、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目、血尿素氮和是否发生休克是导致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Sengupta N,Tapper EB,Patwardhan VR.et al.High Clasgow Blatc.hford Score atadmissioni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tbleeding after discharge for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bleeding[J].Endoscopy,2016.48(1):9-15.
[2]张锡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观察与护理10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0(1):31.
[3] Yaka E,Ylmaz S.Doan N,et aI.Comparison ofthe Clasgow-Blatchford and AIMS65scoring systems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in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theemergency department[J].Acad Emerg Med,2015,22(1):22-30.
[4]李闻,钟尚志.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消化内镜,2015,1(3):54-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1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