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镜下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予以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72 h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无效5例, 有效27例, 显效32例, 总有效率为92.19%(59/64);对照组中无效19例, 有效20例, 显效25例, 总有效率为70.31%(45/6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2 h再出血发生率为9.38%(6/64), 对照组72 h再出血发生率为21.88%(14/64);观察组72 h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药物治疗,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施以内镜下钛夹治疗, 可有效提高止血率, 降低再出血率,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钛夹止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27
  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胰胆、十二指肠、胃等病变所致的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1], 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极易诱发大出血, 极易造成患者的死亡, 因此, 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近些年, 随着微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内镜下止血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下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以期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4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②有呕血、黑便、伴有低血容量表现;③未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性疾病;④首次上消化道出血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出血性疾病者;②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者;③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观察组中男34例, 女30例;年龄25~65岁, 平均年龄(41.58±8.46)岁;出血量<500 ml 10例, 出血量500~1000 ml 54例;出血原因:溃疡性出血40例, 急性胃黏膜病变15例, 胃食管肿瘤9例。对照组中男33例, 女31例;年龄25~65岁, 平均年龄(41.56±8.42)岁;出血量<500 ml 12例, 出血量500~1000 ml 52例;出血原因:溃疡性出血38例, 急性胃黏膜病变16例, 胃食管肿瘤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扩容、维持血压、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 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均予以急性电子胃镜检查, 以明确出血部位。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药物治疗, 采用内镜下注射浓度为1∶10000的肾上腺素溶液, 于离出血点1~2 mm处进行分点注射, 每个点注射量约为1.5 ml, 直至周围黏膜出现肿胀、发白, 出血停止, 注射总量为6~10 ml, 如有必要可使用氩气离子体凝固器。完成止血后, 在内镜下继续观察5 min, 待无活动性出血后将内镜拔出。止血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常规补液、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等。禁食12~24 h, 若再出现出血征象, 则予以对应的检查及治疗。
  观察组患者予以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 首先将钛夹与持放器连接好, 然后收钛夹至鞘内备用。在内镜直视下将放置好钛夹的持放器由活检钳道插入, 顺着垂直方向靠近出血部位, 并深压出血位置两侧的组织, 同时将病灶与附近的组织钳夹好, 将操作杆按压好并将钛夹收紧, 然后将病灶位置与周围黏膜夹住, 闭锁钛夹, 截断血流, 每例患者采用1~3枚钛夹, 观察5 min, 若无出血, 则治疗结束。止血后的处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
  72 h再出血发生率。止血效果判定标准[2]:无效:治疗72 h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未见任何改善甚或加重, 需行再次胃镜止血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有效:治疗72 h内黑便或吐血次数减少甚至消失, 粪便检查结果显示弱阳性, 胃管引流液变清;显效:治疗24 h后黑便或吐血症状停止, 粪便检查结果潜血阴性, 胃管内引流液变清, 复查内镜未见活动性出血。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再出血判定标准[3]:内镜复查显示原有病灶再出血或显示新出血病灶;内镜检查显示黑便次数明显增多或黑便持续存在, 粪便稀薄暗红色, 胃管抽吸液为血性液体;补充血容量后血压、心率仍未恢复正常。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无效5例, 有效27例, 显效32例, 总有效率为92.19%(59/64);对照组中无效19例, 有效20例, 显效25例, 总有效率为70.31%(45/6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72 h再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72 h再出血发生率为9.38%(6/64), 对照组72 h再出血发生率为21.88%(14/64);观察组72 h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急症, 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 主要见于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疾病。药物保守止血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手段, 适用于无手术指征者, 药物保守止血治疗虽能起到暂时止血的效果, 但该止血方式对动脉性出血无效但短期再出血率较高[4]。随着内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内镜止血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镜下止血可及时明确出血病变及部位, 且在内镜辅助下进行机械止血、热凝止血、药物局部注射等介入止血治疗, 具有起效快、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等优点[5, 6]。有研究报道[7], 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应用内镜下止血的即刻止血率高达80%~95%。亦有研究显示[8], 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钛夹止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内镜下喷洒药物止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72 h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 与药物注射治疗相比, 采用钛夹止血的效果更优。内镜下钛夹止血属于一种机械止血治疗手段, 主要是利用钛夹闭合所产生的机械力量阻断出血部位的血流, 从而加速血小板及血栓的形成, 达到减少出血的效果[9]。此外, 钛夹止血所夹取的组织比较少, 不会对出血部位邻近组织造成损害, 且钛夹止血的实质属于物理治疗,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截断出血部位的血流, 与外科对血管的缝合、结扎的作用类似, 能有效减少再出血的发生[10]。
  综上所述, 相较于单纯药物治疗,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施以内镜下钛夹治疗, 可有效提高止血率, 降低再出血率,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学勤, 张璋, 曹火留, 等. 内镜下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8, 15(16):117-119.
  [2] 陈万般. 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36例临床观察. 中国医学工程, 2016, 24(8):104-105.
  [3] 毛伯能. 用不同的内镜下止血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对比.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20):218-219.
  [4] 靳玉红, 张彩凤, 李琨, 等. 内镜下钛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 23(13):2116-2120.
  [5] 卢晨霞, 施正君, 王雪明, 等. 内镜下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 18(4):580-582.
  [6] 张东伟, 许树长, 王志荣, 等. 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 27(9):931-932.
  [7] 沈永祥, 陈军贤.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9):51-53.
  [8] 谢俊萍, 李季妮, 侯雪莲.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60例临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4(3):88-90.
  [9] 傅鑫, 李川, 王河, 等. 内镜下钛夹联合黏膜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31):116-117.
  [10] 喻德林, 胡希亚. 内镜下金属钛夹与喷洒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观察. 現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 20(6):673-675.
  [收稿日期:2018-10-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0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