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所起到的效果, 以提高临床对消化道早癌诊断的效率。方法 106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 每组53例。对比组患者实施外科常规开腹手术, 观察组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比组诊断符合率为96.23%,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8.11%。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9.26±1.02)min, 对比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8.67±1.79)min,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925, P<0.05)。觀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35±1.41)d, 对比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87±1.69)d,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66,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 明显低于对比组的15.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50, P<0.05)。结论 在消化道早癌的临床早期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 通过应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不仅使诊断时间明显缩短, 还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有效降低患者痛苦, 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 消化内镜;消化道早癌;诊断方法;治疗效果
  消化道癌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主要包括胃癌、直肠癌以及结肠癌等[1]。经研究发现, 消化道癌的发病情况明显的呈现出地域性的差别, 对于我国来说, 消化道癌在西北地区和东部的沿海地区的发病率相比南方地区来说明显较高。临床上发病年龄最多见于50岁以上, 且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这种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 甚至遗传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2]。消化道早癌主要是指发生于消化道的癌变, 其浸润程度未超过人体消化道的黏膜下层,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有腹痛、恶心以及呕吐等。由于在疾病早期, 患者症状表现较为一般, 不能引起高度重视, 容易发生疾病的恶化[3], 从而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质量, 甚至对生命产生影响。所以消化道早癌的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4]。在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的发现和治疗的手段不断在优化和发展, 为了研究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 本文将本院接收的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经消化内镜技术检查的诊断、治疗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 每组53例。观察组男28例, 女25例;年龄45~69岁, 平均年龄(49.23±6.84)岁。对比组男29例, 女24例;年龄44~70岁, 平均年龄(49.89±6.7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组患者以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且同意, 且均无其他脏器的严重不良疾病, 符合入组要求。
  1. 2 方法
  1. 2. 1 对比组 实施外科常规开腹手术:先用白光检查, 若出现可疑病变, 取病理进行检查, 经确诊后, 实施外科常规开腹手术对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 切除病变组织, 确定肿瘤一般情况后采取合适的手法进行下一步切除, 最后在清理完病变组织后实施消化道的重建治疗。
  1. 2. 2 观察组 实施消化内镜手术: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并嘱咐其保持, 在对其实施静脉麻醉后, 使用消化内镜对患者进行诊断, 在明确患者病变组织的一般情况(范围、颜色等)后实施病变组织染色, 在病灶周围2 mm处进行标记, 在患者病变黏膜下层注射靛胭脂[每点使用靛胭脂2~3 ml和肾上腺素盐水(配比为1∶10000)], 采用圈套电凝的方法切除患者的病变组织, 并且提取病理、及时分析发现的不详病灶。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比较 对比组检出消化道早癌 51例, 诊断符合率为96.23%;观察组检出消化道早癌52例, 诊断符合率为98.11%。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9.26±1.02)min, 对比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8.67±1.79)min,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925, P<0.05)。
  2. 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35±1.41)d, 对比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87±1.69)d,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66, P<0.05)。
  2. 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1例(1.89%)术后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1.89%;对比组患者发生2例(3.77%)术后出血, 3例(5.66%)术后感染, 1例(1.89%)术后消化道穿孔, 2例(3.77%)术后消化性肠梗阻, 并发症发生率为15.09%。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 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50, P=0.015<0.05)。
  3 讨论   近年来,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消化道早癌的发病情况逐渐增多[5], 这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都有着密切关系。消化道早癌的浸润深度相对较浅, 患者病情相对较轻, 正是由于此种发病特点才使患者的发病特征不明显, 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 另外此种不显著的特点加大了临床诊断中的难度, 造成病情的延误, 从而使疾病继续发展, 降低临床治愈率, 加重患者病情, 给其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见如果在早期可以准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展,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对于消化道早癌的诊断, 常见的有两种医学检查诊断技术, 即在常规手术中的内窥镜技术和消化内镜技 术[6]。其中, 消化内镜技术目前临床上的一种新的诊疗技术, 主要是利用机器内部特有的滤光器对内镜的光源射出来的宽带光谱进行有效的过滤后, 再充分利用过滤完剩余的窄带光谱来诊断消化道早癌, 其相对来说对疾病的检出率高且对患者安全性较好, 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临床诊断医师直观地观察到患者消化道黏膜的一些不易发现的细微变化, 从而确定患者消化道的癌变情况。另外, 还可以在诊断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取出患者病变组织的一些活体组织来检验确定患者情况。
  本文运用消化内镜技术对本院消化道早癌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 结果显示, 对比组诊断符合率为96.23%,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8.11%, 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9.26±1.02)min, 对比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8.67±1.79)min,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925, 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35±1.41)d, 对比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87±1.69)d,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66,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 明显低于对比组的15.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50, P=0.015<0.05)。
  综上所述, 经消化内镜技术诊断的符合率达到了95%以上, 并且检查速度相对较快, 使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与常规手术检查相比, 综合优势显著, 可以将其在临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华丽.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58):165-166.
  [2] 聂立英.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影像研究與医学应用, 2017, 1(18):68-69.
  [3] 姚志新.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8):170, 172.
  [4] 甘玉荣.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7(2):76.
  [5] 李潇潇.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17, 55(30):81-83.
  [6] 冯汉胜, 张鼎, 袁金胜, 等.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7, 38(4):424-425.
  [收稿日期:2018-12-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