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化教学模式与高中数学的渗透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数学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基础课程,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数学教育仍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限制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亟待教师解决。基于此,围绕合作交流法、参与体验法、设置问题法展开高中数学多样化教学的实践探究,摸索出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经验,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渗透融合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学符号、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可以丰富自己的认知,健全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思考探究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但是,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制约了学生数学的整体发展,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笔者从合作交流法、参与体验法、设置问题法出发,展开了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期抛砖引玉。
   一、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沟通意识
   合作交流法是一种教师为学生设置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学习群体中的互帮互助,拥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是为了推动每一位学生尽快融入课堂,通过学生积极的思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有效提升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合作交流法,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1.合作交流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沟通,从而积极探索学科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合作交流法可以强化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让学生树立积极学习的理想,不断挖掘自身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专长,提高学习自信心。
   3.合作交流法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尽情地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4.合作交流法可以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增加与同伴合作的默契,形成团队凝聚力,使学生遇到问题懂得与他人共同解决,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合作交流法时,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并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分工中发现自己的长处,汲取他人的优势,达到双赢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设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完成學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对数函数的主要内容。我按照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了8组,让学生分析、思考以下问题:
   观察以下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以此类推,一个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为y个,分析细胞个数y与x的函数解析式。
   2.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掉绳长的一半,第二次剪掉剩余绳长的一半,……,剪了x次后,剩余绳子的长度为y米,思考y与x的函数解析式。
   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第一次取其四分之一生成正方形s1,再取的四分之一生成s2,以此类推,求第x次取后生成的正方形sx的面积y与截取次数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
   学生通过与其他组员合作,列举出问题中的条件,分析数据,思考得出,三个函数解析式结构都是对数的形式,深化了对底数a取值的认识,知道了自变量在真数位置,定义域为 (0,+∞),学生结合以上内容,将解析式概括为y=logax的形式,初步分析出了对数函数的定义,将像y=logax(a>0且a≠1)一样形式的函数叫作对数函数,其中a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0,+∞)。
   这样,我通过让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细胞分裂”“剪绳动画”“纸动画”等问题,使学生在合作实践中了解了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到了对数函数现实应用的重要意义,掌握了对数函数的应用方法,同时,还拉近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的距离感,增强了学生的交流意识。
   二、参与体验法——强化学生体验能力
   参与体验法是指通过让学生用手、脑等参与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要实践者,树立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的是,更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旨在挖掘学生情感、知识上的参与所得,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参与体验法,可以获得以下教学效果:
   1.参与体验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挖掘学生的参与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降低对学习活动的抵触情绪,获得学习的快乐。
   2.参与体验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加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健全学生的世界观,使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3.参与体验法可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学科能力。
   4.参与体验法可以让学生由教师的背后走到教师的身前,运用自己的手、脑来感知学科知识,加深自己的学习印象。
   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参与体验法时,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可自由发挥、实践操作的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应用,寻找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部分内容时,我为了让学生了解投影、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组织学生对圆柱、圆锥、圆台、球及组合体等实物进行了绘画,让学生仔细观摩实物,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画出它们的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等。学生一听说是画图,都有些兴奋,想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显身手,积极开始了观察物体的旅程。在画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对知识还不太熟练,在绘画的过程中存在犹疑、不确定的现象,画图较慢或是出现了错误,发现了自己在听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举手向我求助,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同时还掌握了在画物体的三视图时应注意观察角度,角度不同,往往画出的三视图不同;三视图分界线和可见轮廓都用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用虚线画出;俯视图应放在正视图的下面,长度和正视图一样,侧视图放在正视图的右面,高度和正视图一样,宽度和俯视图一样等注意事项。这样,我通过运用参与体验法,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的体验。    三、设置问题法——构建学生思考框架
   设置问题法就是教师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識、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获得以下的教学效果:
   1.设置问题法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置问题法能够创造学生参与和竞争的机会,激发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循环。
   3.设置问题法能提高学生的领悟与吸收的能力,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利用。
   4.设置问题法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能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获得心灵上的沟通。
   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设置问题法时,可以结合教材与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设疑,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机制。
   例如,在学习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数列的相关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式,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具体如下:
   师:数列10,9,8,7,6,5,4 和4,5,6,7,8,9,10是同一个数列吗?
   生:不相同,因为数列是有序的。
   师:an和an是一回事吗?
   生: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n表示整个数列。
   师:序号n 1 2 3 4 ……
        项 an a1 a2 a3 a4……
   数列中的每一个序号对应着多少个项?
   生:唯一1个。
   师:数列作为函数自变量是什么?函数值又是什么?
   生:自变量是序号,函数值是项 an。
   师:数列作为函数定义域是什么?
   生:正整数集或正整数集的子集。
   ……
   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列可以看成是从序号到项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掌握了“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这部分内容,提高了数学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这样,我通过运用设置问题法,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顺了学习思路,使学生建立了合理的学习框架,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为以后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总之,高中数学是一门不容小觑的学科,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笔者通过对合作交流法、参与体验法、设置问题法进行教学实践,推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与经验。但是,同时也应看到,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学生都是教学的中心,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立足学生展开多样化教学,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仓业娥.高中数学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8):95.
   [2]任新红.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策略的探讨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8(20):42-43.
   [3]李金名.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3):69.
   [4]钟宇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317-319.
  编辑 杜元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5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