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弘扬工匠精神背景下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当前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有利于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技术报国的梦想,对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风尚、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校地普职融合机制、共同打造科普教育师资團队、融合科普教学与专业建设、建设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载体、创新青少年科普教育方式与加强科普信息交流,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服务能力。
  [关键词]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青少年科普教育
  [作者简介]王蓉霞(1983- ),女,四川成都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四川  成都  61113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四川省高职院校科普基地建设及课程开发研究”(项目批准号:川教函〔2018〕495号)和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汽车类科普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JG-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4-0063-04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浪潮中,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加强科学普及是实现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性工程。科普教育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当前职业教育要主动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优势和多种渠道,将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广泛地融入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
  一、弘扬工匠精神背景下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的意义
  1.社会层面: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风尚。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当前,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在这一进程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十分重要。
  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职业院校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阵地,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主战场,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职业院校能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辐射面进一步扩大,教育对象从以往的职业院校师生扩大到青少年群体、青少年家长甚至更多的社会人群,即面向全社会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期我国科普教育的要求,更是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内容的应有之义。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下,我国要实现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离不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支撑,离不开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为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弘扬工匠精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职业教育层面:有利于宣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平台。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会议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388所,中等职业学校(机构)8181所,每年新增劳动力中近千万职业院校毕业生占70%,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新型工业化推进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通过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可以让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走进中小学校、亲近青少年群体,进而延伸进入千千万万青少年家庭,让更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也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和锻炼机会。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各类科普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参与科普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得到了全方位锻炼,同时也深化了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和践行。
  3.科普教育层面:有助于启迪青少年从小树立技术报国梦想与“体验式科普”的实现。公民的科学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将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大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追求卓越的理念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类高科技、新技术的展示需要更多的参与、互动和体验。传统的科普展教方式和简单的知识传授已不能满足新一代青少年群体注重实际操作和体验的需求。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各行各业的最新设备、最前沿技术等几乎都能在职业院校觅得踪影。通过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既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又能将科普与生产联系起来,让青少年“体验式科普”教育方式变为现实。
  二、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面临的挑战   1.追求升学和轻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制约。早在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我国民众“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根深蒂固。古人按照为社会贡献的大小排列了“四民”,即士、农、工、商。其中,“士”被排在第一位,而“工”被排在倒数第二位。宋代诗人汪洙的千古名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更是认为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到了现代社会,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在唯分数录取的招考制度下,我国各地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很多家长认为成绩好的学生都考上了本科大学,读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成绩不好的差生,因为职业院校录取分数比本科大学低得多。当前,我国中小学以应试教育为导向,追求学生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重视学科知识传授等,这加剧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不利于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之间的有效对接。
  2.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缺乏对接机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在我国除了通过招生考试制度,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以招生录取的方式进入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普教”扮演着为“职教”输送生源的角色外,其他方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几乎没有交集,导致中小学教育阶段针对青少年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极度缺失。事实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着天生的紧密联系。不管是从教育规律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个人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各个阶段、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教育之间都应建立良好的对接关系。
  3.职业院校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经验不足。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服务能力也越来越强。当前,职业院校社会服务主要还是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对接,服务人群大多是面向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其实,科普教育也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服务公众的科普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科普教育方面,职业院校的经验尚且不足。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指引下,职业院校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通过社会服务的形式在科普教育方面也陆续开展了一些活动,极少数职业院校甚至还申请成立了科普基地,但成立后的科普基地工作怎么推进,以及职业院校如何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科普课程、采用什么样的科普教育方式方法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路径
  1.构建校地普职融合机制,整合多方科普资源。职业院校与中小学合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是推动科普教育发展的关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要“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树立共建共享、融合创新的科普理念,按照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壁垒,加强职业院校与地方中小学的联系和互动,推进职业教育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的制度化与系统化建设,为区域内科普教育打造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建立校地普职融合有效机制,加快整合职业院校和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从制度上保障职业院校与地方中小学科普教育的实质对接。
  2.共同打造科普教育师资团队,精准实施青少年科普教育。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是职业院校做好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主要保障和原动力。中小学教师大多是师范院校毕业,所学专业大多是普通教育基础学科型专业。而科普教育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职业院校各个专业的师资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中小学不同类型科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保障。
  职业院校与地方中小学可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择优选拔一定数量的师资共同组建科普教育师资团队,负责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共建科普教育师资的选拔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为什么选拔”“为谁选拔”“怎样选拔”“谁来选拔”四个环节。中小学选拔出来的教师主要负责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行为特征的分析,职业院校选拔出来的教师主要负责科普教育专业学科内容的组织。共建科普教育师资团队可实行“人才互换”制度,以加强职业院校与中小学科普教育人才的交流和共享,促进双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科普教育顾问,多种渠道不断优化科普教育团队结构。
  3.融合科普教学与专业建设,合力研发青少年科普课程。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专业建设的优势,以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为核心,从专业建设中找出可以与青少年科普教学相适切的内容和环节,将专业知识与科普教学内容进行糅合,研发既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又具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科普课程,编写校本科普教材,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中小学科普课程教学活动。在科普课程研发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职业院校与中小学要共同商榷课程内容的定位,设计和制定难易程度适当的教學内容,选择适合青少年的教学方式,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科普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建设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载体,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职业院校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中,应不断创新青少年科普活动载体,提升科普活动质量。
  第一,共建共享科普基地。科普基地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有效平台,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利用现有实训场地和资源建设科普基地的政策号召下,职业院校和中小学要发挥各自特长,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和职业院校师生社会实践打造活动载体,实现科普基地共建共享。第二,打造普职融合科普活动品牌。除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科普三下乡”“科普进社区”等常规活动外,职业院校要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特别是要围绕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与企业携手开展各级各类富有职业、专业、行业特色的主题展览、科普知识讲座、科普实验、科普表演、技能培训等,形成独树一帜的普职融合科普活动品牌。
  5.创新青少年科普教育方式,加强科普信息交流。职业院校在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对接的过程中,要树立“互联网+”和智慧科普的理念,不断创新科普教育方式,畅通科普信息交流与共享。第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科普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利用职业院校已有的数字化资源平台,或者搭建“职业院校+中小学”综合性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将职业院校和中小学校现有的科普资料和展教作品等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并逐年增加内容、逐步完善功能,为青少年和公众提供网络科普服务。第二,将职业院校最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工具和设备应用到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借助职业院校广播站、电视台、宣传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增强科普教育的时代感。第三,经常性开展职业院校师生与中小学师生的交流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职业院校每年举办的“职业教育开放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等活动,或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学习,将工匠精神带到中小学校。
  [参考文献]
  李士.科学中心与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发展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0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