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管理在降低产科院内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就无缝隙护理管理控制在预防产科院内感染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8月所接诊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按照常规模式展开,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者为观察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该研究中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均具备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工作质量上,观察组评分为(92.83±1.88)分,而对照组则为(84.12±1.86)分,观察组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无缝隙护理管理运用于产科护理中,可实现对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管理;感染;产科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5(b)-0074-02
产科属于临床极为重要科室,如何做好对该部分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属于产科护理过程中较为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现院内感染,在促使患者承受更大痛苦的同时,更会促使其心理承受巨大压力,导致其恢复周期变长。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为属于当前较为新型的护理管理理念,旨在为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提供最为全面护理干预,充分保障各个环节护理工作质量,达到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该次研究中,该院就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在产科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以对比护理模式展开,所选取病例为80例,取组中40例,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各方面护理操作均按照常规模式展开,即对照组,余下40例则需要将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进行运用,即观察组。对照组年龄在24~38岁间,均值为(30.09±1.82)岁。观察组年龄在25~36岁间,均值为(29.08±1.29)岁。对比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于该次研究期间,对照组各方面护理工作均按照常规模式展开,对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体温、血压等方面生命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同时需要告知患者在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而观察组则需要落实无缝隙护理管理干预,细节如下。
(1)提升该部分护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为保障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的综合质量,首先需要对该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进行提升。需按照集中宣贯的方式,帮助该部分护理人员认识到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同时,更需要通过定期进行培训的方式,帮助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进行提升,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到该环节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后续护理工作开展中以更加严格的态度进行[1]。
(2)做好与患者沟通工作。为保障各方面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高效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包括以往疾病史,当前病症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等。准确评估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是否健康、科学,对于不健康生活方式需及时指出,并给出有效改善建议。同时,需要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负面心理较为严重患者,需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3)优化护理行为。护理人员在展开日常护理工作时,需要做到举止文明,且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更需要做到态度温和、耐心,使得患者能够充分体会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关心与呵护。同时需及时询问患者对于日常护理工作是否存在有需求,在不影响治疗以及患者恢复的情况下,需最大限度进行满足[2]。
(4)落实管理过程中无缝隙护理。在日常护理管控工作中,无缝隙管控需要侧重注意以下方面:①考虑到该部分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经验以及专业技能水平层次不齐,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中,可按照“一带一”的模式,达到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进行提升效果,更可达到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的效果。②为患者提供最佳康复环境。良好的恢复环境对于产科患者恢复存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管理中,需严格按照标准做好病房清理工作,定期采集病房空气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实现对病房内病原菌的有效控制。定时开窗通风,确保病房空气清新。在未进行治疗时间段内,可在病房中播放较为舒缓音乐,达到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改善的效果。③注重无菌护理。在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各方面护理操作均需要本着无菌操作的原则展开,且在护理前后需按照“七步法”做好手部卫生清理操作[3]。④对排班制度进行优化。考虑到产科护理工作量较大,且需要注重的细节较多,为保障各个环节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更需要对排班方式进行优化。结合院内患者实際情况,按照弹性排班的原则进行排班,确保护理人员每日具备有足够休息时间,避免出现疲劳上岗的情况,以保障各环节护理工作质量。
1.3 观察指标
在该次研究中需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由护理人员逐一询问患者,指导患者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划分为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感染情况以及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以百分制进行评估,得分与护理工作质量保持为正相关)[4]。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借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借助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以χ2检验,而计量数据则以均值±标准差进行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护理满意度统计,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其中20例表示极为满意,18例表示较为满意,对照组满意度为77.50%(31/40),其中21例表示极为满意,10例表示较为满意,对比(χ2=8.982,P=0.012)。观察组在研究期间共计3例患者出现感染,1例为泌尿系统感染、1例为呼吸道感染、1例为手术切口感染,而对照组则有8例患者出现感染,3例表现为宫腔感染、2例为泌尿系统感染,2例为呼吸道感染,1例为胃肠道感染,对比可知,观察组发生率明显较低(χ2=11.082,P=0.003)。在护理工作质量上,观察组评分为(92.83±1.88)分,而对照组则为(84.12±1.86)分,对比可知,观察组优势显著(t=13.982,P=0.002)。 3 讨论
院内感染一直属于社会以及医院较为敏感话题,在院内感染的作用下,将促使临床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严重时更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产科作为医院最为重要科室之一,其关乎产妇以及新生儿健康,对于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更为重要。一旦出现院内感染,促使产妇以及新生儿健康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会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如何对产科院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属于产科医护人员一直研究的重点[5]。
无缝隙护理管理,主张在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并严格把控各个细节护理工作质量,以保障各环节护理工作能够充分贴合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而达到对护理不良事件以及院内感染进行控制的目的[6]。同时,更可间接达到对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能力以及工作积极性进行提升的效果。帮助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体会到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性,间接达到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提升患者与各方面护理、治疗操作配合程度的作用。早在钟嘉慧等[7]研究中已经指出,在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的作用下,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并提升护理满意度,由此可见该护理模式的优势。同时,在杨金霞[8]研究中同样指出,在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的帮助下,可达到对产科院内感染有效控制的目的,对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提升恢复期间生活质量等均存在有極为重要的意义。
在该次研究中,该院就具体将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该护理模式的作用下,可实现对该产科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为患者快速恢复奠定基础。同时,更可达到提升护理满意度的效果,确保各方面护理操作更加能够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此外,结合对护理质量进行对比,采用该护理模式护理的观察组同样具备优势,同样证实该护理理念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基于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控制产科院内感染中的多方面优势,可将该护理模式于临床持续进行推行,提升该环节护理工作质量。且在后续护理工作中,为保障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更加具备有较高的适用性与针对性,还需要结合产科具体情况,对管理方式、策略持续进行完善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陈吉娥.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18,4(31):43-45.
[2] 郑冬娥,汤春仙,甘进英.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2):4605-4606.
[3] 曾玲玲.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3):29-30,34.
[4] 向莉.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26):3286-3288.
[5] 金晓晶.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4):233.
[6] 张玉珍.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9):120,123.
[7] 钟嘉慧,邹爱玲,张剑,等.以MEWS为指导的无缝隙护理干预在院前创伤救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157-159.
[8] 杨金霞.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应用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6):899-901.
(收稿日期:2019-0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0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