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角度讲,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陪伴,陪伴不能简单体现在量上,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在质上,要做到有效陪伴。从陪伴孩子形成优良道德品质、养成良好习惯、识字读书阅读习惯、走进社会感受自然等方面,指导父母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方法具体,极具操作性。
【关键词】亲子教育 陪伴 成长
人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是奠基性、终身性的。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成为父母,父母该给的关怀、父母该给的习惯、父母该给的幸福,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养的。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家庭教育会教给孩子一生受用的东西。
家庭教育主要是日常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价格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教育对孩子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亲的自我教育。如果父母能够用心梳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能回顾和化解自己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实现精神生命的第二次发育。没有父母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的风景,才是父母最好的人生姿态。
那么,父母该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呢?
一、陪伴孩子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彌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关键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智育的主战场在学校,德育的原渠道在家庭。只有两者共同协作、相互促进才能筑就孩子的成长梦。因此,父母应该把孩子的道德品质作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而要做好这一点,就应该先从自身的改变做起,以言行引导言行,用习惯养成习惯。家长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人,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人。你想要孩子爱学习,你自己要爱学习,并且和孩子分享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然后他才会去努力克服困难,在品尝到乐趣的时候,你要及时肯定,带领他一起细细体会那个乐趣。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请你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你对世界有敬畏心和好奇心,孩子也跟着好奇,甚至愿意帮助你一起学习。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父母自己,而这种改变的关键就是自觉自愿地与孩子一起成长,即使工作再忙,也要保持陪伴的频度和质量,让孩子在健康、有爱、有支持的环境下快快乐乐地长大。
二、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你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学习是孩子出生后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孩子的学习上,父母要尽力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一段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我要让你成为什么样,而是我帮助你成为什么样。父母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习惯,用好习惯培养好习惯,是最有效的教育。习惯好,则事半功倍;习惯不好,则事倍功半。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让人们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形成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德性,从而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以防反弹。如家长帮助孩子对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后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进行一个规划,吃饭、写作业、读书、玩耍、看电视等事情都要定时、定量。只要能长期坚持,孩子慢慢就会习以为常,形成习惯。教育就是要养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不断地自主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的习惯。
三、陪伴孩子养成识字读书阅读习惯
阅读是孩子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最初的阅读是亲子共读,是父母读给孩子听,因为孩子不认字,阅读更多的是从图画入手,儿童最初是通过声音、画面认识这个世界的。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提高孩子语言能力,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读书关键在悟,要读有所悟,悟有所获。要通过读,悟出书中的道理、哲理、事理。要做到这一点,父母最好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读后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成长。幼儿园、小学阶段,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做孩子的导师。中学阶段,就可放手让孩子自己读。如果能在小学阶段让孩子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那将是孩子终身受益。最重要的是,儿童时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今后会主动找书读书。
抽空与孩子一起看看书,则是低成本的陪伴方法。对于家长来说,你所需要的,就是拿出一点点时间,尽可能给孩子一些陪伴:他学习的时候,你安静地读一些书、写一些文字;他看电视的时候,你和他聊一聊电视里的故事和社会上的新闻;他痛苦的时候,你给他一些安慰和指导;他高兴的时候,你学会分享他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新教育改革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基调就是陪伴。
四、陪伴孩子走进社会感受自然
社会是个大学校,大自然是本无字书。陪伴孩子去上社会这个“大学校”,去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书”,让孩子在社会中提升实践能力,在大自然中探索创新精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陪伴孩子去公园走走,让孩子玩玩各种游乐设施,会使其产生强烈兴趣,玩具的形状、色彩和自己的体验会深深藏进孩子的记忆。陪伴孩子到郊外的农田地头走走,到郊外的小山上远足,认识各种作物、众多花草。陪伴孩子到商店走走,到各种家用电器处转转,指着物品说出其名称或让孩子说名称,父母讲解它的特性、用途等,开扩视野。这些都能极大地刺激孩子的大脑,非常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激发起探求知识的乐趣。
请每位父母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
参考文献:
[1]韩素静.陪伴,是最好的教育[M].大象出版社,2012.
[2]郭力.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耶鲁女孩培养手记[M].中信出版社,2012.
[3]余捷.亲子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长[J].教育家,2018,(31) :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5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