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技能大赛的组织、备赛、参赛等环节的研究,分析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探讨通过改进办赛和参赛方式,来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问题和对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2.212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已经举办多年,积极备赛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比赛结果也是检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举办各级技能大赛是职教工作积极创新的有益举措,通过比赛,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技能大赛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动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职业教育。近年来,以校级比赛为基础,以省赛国赛为主导,以行业协会比赛为补充的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体系逐渐形成。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备赛、努力得奖的热情不断高涨,大赛对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许多院校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1 目前技能大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备战技能大赛存在应试教育导向
   针对每一届技能大赛,各高职院校往往会提前很长时间准备,参赛的积极性很高,这是因为比赛所获得的荣誉和排名,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地位和声誉,有时也被视作学校领导的政绩。在这种导向下,备赛过程就存在着为赛而学,为赛而教,以比赛为中心,以得奖为目标的功利倾向。本专业全方位的教学过程和知识体系被忽略,大赛的考核点和得分项成为反复操练的内容。这种备赛模式不利于参赛选手全方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综合能力,参赛选手会片面认为反复操练的备赛内容就是专业全部内容,比赛考点就是企业用人需求,所以说,目前的备赛过程存在应试教育导向。
  1.2 参赛和备赛工作惠及面较窄
   省级和国家级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后荣誉显示度较高,也最为学校领导重视。为此,有些学校不惜花费精力和经费,发掘适合参赛的选手,配备优秀教师和实训设备,开辟单独的教学训练场地,甚至多次向以往获奖院校取经,学经验找差距,尽最大能力保障参赛师生的训练状态和训练水平,以期得奖。但是对于没能参赛的绝大部分学生,教学过程并没有享受到参赛学生的类似待遇,他们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没有受到备赛的积极影响,能够参赛的学生享受到了精英教育的待遇。
   有些学校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发掘适合参赛的选手,编入特定的教学小组或班级,政策上开绿灯,可以不完全遵守平时课程的考勤和考试制度,面向大赛教学,做针对性训练。即使通过这种强化训练的方式,能获得荣誉,但是并不能代表学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真实水平。技能大赛的目的是通过比赛促进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高,而现实情况是,真正通过备赛和参赛受益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
  1.3 技能大赛导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各级部门举办技能大賽的目的应该是通过比赛促进高职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技能,但是目前这个导向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参与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众多,通过参赛对学校的课程建设、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训条件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有一部分技能大赛的考点在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广泛的论证,比如有些考核项目只与某专业的几门课程有关,技能考核要点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完整体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没能与实际工作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效衔接。
   而有些行业特色或区域特色明显的比赛,没有对应的省赛或国赛层次的比赛,就重视程度不够。地方主管部门对这类比赛更应该加强指导,科学设置比赛内容,起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让人才培养切实起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1.4 备赛训练与日常教学的关联度较弱
   技能大赛及时跟踪新技术新设备,促进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好事。但是有些新技术刚刚形成,还未能进入面向专业全体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新设备投放市场时间不长,很多学校还未来及采购装备,面对比赛,只能通过抢购少量几台设备先开始训练,不能让大多数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接触和技术普及,广泛性和群众性不足。
   比赛项目中有些侧重新技术解决方案的考核,对基本技能考核的比重不高,而日常教学要求我们培养更多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通用型人才。所以就出现面向少数几个学生的备赛训练是一套设备和教学方案,而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日常教学是另一套设备和教学方案,存在这种脱节现象。
  2 解决方案探讨
  2.1 提高技能大赛的参与度和普及性
   每年举办的技能大赛省赛和国赛,要想全员参与是不现实的,但是参加省赛的选拔过程却可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学校可以借省赛的选拔为契机,在全校各专业范围内,广泛开展校级技能大赛,动员各专业师生在学校举办的初赛中积极备赛,认真训练。通过这种普及性的初赛选拔活动,既增加了全体师生的参与度,让人才培养的过程落到实处,又能在初赛过程中发现有潜力的选手,为后面更高级别的比赛储备人才,做到比赛和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
   省赛和国赛的高水平开展,是建立在校级技能大赛精心组织、选拔、训练的基础上的。而校级技能大赛的参与度高普及性好,是省赛和国赛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学校除了可以对接省赛和国赛项目举办校赛,还可以扩展办赛平台,积极开发与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合作举办的技能大赛,努力做到师生全参与,技能全覆盖,通过教学和比赛过程,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2.2 日常教学和技能大赛相互融合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起着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学校应跟踪技能大赛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标准,着力培养学生贴近市场需求的技能。改革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类似于备赛和比赛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国技能大赛强调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就给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培养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学生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学习和训练,知识技能和操作规范已经牢固掌握,备赛的压力就大大减轻。    高职院校要根据技能大赛要求,合理设置各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不能自说自话培养的人才让企业来选用,而要主动贴近市场,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由学校来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就必须把企业的技能需求、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岗位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技能大赛的比赛时间有限,并不能完整考核本专业全部知识点和技能,甚至有的技能考点并不局限在某一门课或一本书里。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会贯通,不局限于大赛考点本身来教学,而是将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融入到平常教学过程中去。只对大赛考点做针对性教学,从长期来看,对全面提高学生水平是不利的。只有把大赛的考核技能和周边知识点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学生边学习边训练,边实践边领会,在比赛中才能将所学知识充分发挥,真正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只有少数参赛学生受益。
  2.3 整合资源打造合作平台
   为了使比赛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过程,符合职业标准,在举办技能大赛时,应广泛征求行业和企业一线专家的意见,提高企业参与度。在比赛项目开设,设备研发,赛前指导,比赛评判等环节吸收企业专家加入,提高办赛质量,使比赛和实际生产过程紧密对接,通过办赛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反馈和指导。
   備赛指导教师也可以内培外引,除了本校多次参赛有丰富经验的指导教师,也可以引进校外兼职教师,这又包括外校有获奖经验的指导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工程师。获奖教师可以传授比赛技巧和注意事项,企业工程师可以传授一线的实际经验和职业素养。在选择指导教师时,要形成团队合力,还要注意阶梯化分布,形成人才梯队,在每年的比赛中,做到有经验的优秀师资不断档。
  3 结语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巨大成绩,技能大赛功不可没。通过技能大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精湛技能的职业工匠,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虽然目前技能大赛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思路,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科学指导,就一定能开创技能大赛引领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侯炜征.高职院校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7-10.
  [2]张昱.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纺织服装教育,2015(04):119-121.
  [3]陈建忠.省级职业院校高职组技能大赛若干问题探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2):102-103.
  作者简介:陈远(1981-),男,安徽淮北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