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开设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于体育康复课程的看法较为传统,对其认识不够全面,课时设置少,缺乏系统性,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在实用性上仍然有所欠缺,这导致体育康复课程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体育康复保健课程的特点,指出在课程开展中产生的认识不足、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重实践轻理论等问题,并从体育康复保健课程的设计出发,提出加强大学生康复和保健意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和内容等建议,希望对建立高效实用的体育康复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体育 康复保健课程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a)-0031-02
康复保健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内容,旨在为学生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是我国教育事业以人为本的宗旨的体现,让学生受益终生。但是当前的康复保健课程的开设中,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特殊学生的保健需求和健康发展方面,不能达到合适的效果。
1 体育康复保健课程的特点
1.1 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
高校体育康复与保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教学目标中包括对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提高。它在体育学的基础上,融合了心理学、生理学、营养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健康意识、运动习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让“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心里。
1.2 面向全体学生
高校体育康复课程,不仅仅是针对体质弱或体残的少部分同学,还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保健意识。另外,正常学生的参与,可以向社会传播康复保健的重要性,对于培养可从事相关工作的优秀人才也具有重大意义。
1.3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问题,终身体育的观念随之被提出,其目标就是培养人们的体育意识,让人形成长期的锻炼习惯,从而强身健体。高等院校是学校和社会的一个过渡,这阶段的体育课程,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很多人的运动习惯,都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所以,高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充足的体育兴趣。康复保健课程相比于其他競技类、趣味类体育课程,缺少了一些娱乐性,不能强烈的吸引学生,但是选择该课程的学生也是兴趣使然,高校要抓住学生的兴趣,争取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1.4 个性化培养
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是各不相同的,高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学会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老师平时要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授课计划,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康复保健课程中感受到足够的乐趣。
2 高校康复保健课程开展的问题分析
2.1 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教育改革进行的不彻底,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严重,在体育教学方面尤为严重。很多老师和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和其他知识类课程不同,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这种思想很是浅显。而对于康复保健课程,误以为是医院的工作,学校没有必要开设该课程。这种思想认识的不足,会导致课程无法顺利进行,影响教学质量。
2.2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康复保健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针对弱势学生的一门课程。课程主要目标是增强弱势学生参与体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改善学生的体质,传授学生适宜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很多高校的老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长期接受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审美疲劳,慢慢对于体育课程有了抵触心理。比如在运动项目的学习中,老师只是教一下项目的规则和技巧,示范一下之后就让学生自己练习,这样的教学是没有吸引力的,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时间一长就会对康复保健课程失去兴趣。
2.3 教学重实践轻理论
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程就是通过体育锻炼塑造大学生强健的体魄,在实践中完成身心素质的提升。但是,现代观念认为,大学体育课程不仅是实践锻炼,还要注重体育理论的学习,体育观念的改变。作为康复保健课程来讲,运动的过程中,需诸多理论的指导,重实践轻理论注定是一条腿走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并且,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还包括学生体育理念的形成,尤其是体弱或体残的学生,对康复保健课程的意义认识是学习的关键,另外一点,终身体育的观念也是教学的重点。这些理论的灌输,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锻炼习惯。
3 高校体育康复保健教学的对策
3.1 加强大学生康复和保健意识
体育的最大功能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此同时,体育运动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康复保健课程不仅具有运动功能,还有助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护理,相比其他体育课程而言,该课程更为严格。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培训,由基础开始,由浅入深,让学生体会到该课程对于身心健康的巨大好处。这种保健意识,是学校需要传授给学生的非常重要的知识之一,只有形成这种意识,才能让康复保健课程的影响扩展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期的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3.2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
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参与者多为体弱或者体残的学生,课堂上的轻微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对于教学的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为了顺利开展体育康复教学,对于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有专业的体育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灵活的安全应对措施,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另外,学校也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老师的业务水平,保证课程开展的安全、高效、优质。
3.3 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和内容
康复保健课程的课时安排应该更加合理,应该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课程目标的规定,合理界定课时量。另外,授课过程中,还有提高理论讲解的时间比重,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保健知识。结合具体情况,该课程的课时量安排每周两节课较为合适,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保健特色,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恰当的运动习惯,正确的运动技巧,让弱势学生学会处理自身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为自身和他人的锻炼和损伤后恢复提供一定的指导。
4 结语
高校体育康复保健教學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特殊学生参与体育和改善自身体质的一个主要途径;另外,对一般学生而言,其可以有效减少学生体育锻炼的受伤概率,也能对运动损伤后的恢复提供一定的指导。所以说,康复保健课程是大学体育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当前该课程的发展,存在了认识不足、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重实践轻理论等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具体现象和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促进该课程的发展,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罗二凤.引入运动康复课程对高校体育保健课程与教学改革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1):72-73+76.
[2] 刘国华.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改革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34(05):37-41.
[3] 刘宏玉,徐鹏远.高校体育保健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引入运动康复课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1):138+170.
[4] 李秀荣,李翠霞,陆世添.保健与康复类专业在高等体育院系开设的前景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0(03):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4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