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弟子规》与自律养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本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并代代相传,通过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个人思想品德具有本土化优势。本文分析认为《弟子规》持久而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符合共产主义的理想化目标和对现实批判的需要,引导人从他律走向自律即是二者的共同指向。
【关键词】《弟子规》 共产主义 批判 自律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6ZZX259)。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016-01
引言
近几年,国学热潮席卷了整个中国,从学校到企业再到单位甚至政府部门都有人群在学习《弟子规》。学校引入《弟子规》以规范和管理学生,规范言行,理顺关系,促进班级各项事务顺利发展,企业引入《弟子规》以规范和管理员工,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单位引入《弟子规》意在理顺上下级和同级关系,增强事业心,政府引入《弟子规》着重强化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廉洁意识,也有许多人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而学习《弟子规》。笔者组织高职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思辨等方式学习《弟子规》也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1]。于是便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赋予了《弟子规》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学习《弟子规》的目的或《弟子规》的教育意义又是什么? 本文对此作了简要探讨。
1.《弟子规》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诸多观点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的内容安排由点及面,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总叙在对全文进行概括后,首先讲的是入则孝,它告诉我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因为我们每个人认知的起点就是我们的父母,而后逐渐向外拓展的;而后讲的出则悌让我们的认知范围进行了第一次拓展。在此之后,帮助我们从形象的认知向抽象的认识发展,说明谨、信的重要性。在此之后,将孝悌进行拓展上升到泛爱众,即从处理父母兄弟的关系发展到与处理社会大众的关系。亲仁则为我们提供了认知发展的方向,要从良向善。余力学文部分则是对前面学习的升华,因为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不可能囊括所有为人处事的规矩和方法,因此,还需要个人不断学习,跳出藩篱,超越自我。
因此,《弟子规》本身要求与时俱进,持有发展的观点。
《弟子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满足人们理论联系实际的需求。入则孝开篇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显然是在家里需要做的事;出则悌开篇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也说的很清楚,说明了兄弟之间相处的做法;作为比较抽象的谨和信两部分也列举了具体的做法;泛爱众部分则阐明了与社会大众相处的具体做法;最后的余力学文部分不仅阐述了自学的具体做法,更是直接指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因此,《弟子规》本身持有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
《弟子规》在余力学文章节讲“有余力,则学文”,说的是在养成德行的同时要兼顾学习。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这里的文指古代主要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这体现了古人希望一个人能做到德才兼备,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是一致的。
因此,《弟子规》本身持有人全面发展的观点。
综上所述,我想正是《弟子规》通过短小精悍的篇幅囊括了马克思主义的诸多哲學观点,使其不仅不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反倒是容易增加其阅读兴趣。
2.《弟子规》符合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化目标和现实批判的需要
如果说其蕴涵的马克思主义的诸多哲学观点使其穿上了吸睛的外衣,那么,是什么才使其换发出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呢?我想从长远看《弟子规》的终极教育目标或学习《弟子规》的终极学习目标与共产主义的理想化社会目标是一致的,从现实情况看,《弟子规》是对现实的批判的需要,引导人从他律走向自律即是二者的共同指向。
首先,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理想。它不同于其他理想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从主观愿望或抽象人性出发提出的空想,而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预见。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这也是现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终极奋斗的目标,极大提高的道德品质意味着高度的自律。
《弟子规》包含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章节,均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开始,做出相应的要求,意在培养人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实践中磨炼心志,提高修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父母,老师,领导,社会,法律的约束管教变为个人自我管理,通过对一点一滴的小事的落实,在特定历史的境况下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这正是学习《弟子规》的终极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另一方面,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必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也是我们仍然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现实,因此,人的“异化”是长期存在的。根据马克思的说法,异化是使人丧失本性的痼疾……为反对异化而进行斗争,就是为恢复人的尊严而进行斗争[2]。学习《弟子规》有助于警醒人在实践中找回本性,因此《弟子规》在人从自我异化中彻底解放出来之前,也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前都具有其积极作用,即对现实的批判。
因此,学习《弟子规》的终极目标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化目标对人的要求是一致的,也是对现实批判的需要。
3.结论
共产主义的理想化目标、对现实批判的需要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共同赋予了《弟子规》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个人思想品德具有的本土化优势会使其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成为自律养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
参考文献:
[1]唐丽群;崔金赋;冯志宏.《弟子规》引入高职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77.
[2]孙正聿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唐丽群(1990-),女,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助教,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党支办公室主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