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和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发展。”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坚持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和关注学习成长的教学改革核心正悄然弱化了教师往日的教学主体地位,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要求课堂围绕学生开设,着力于总结课堂教学问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基于学情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引领“伙伴”,寻找改进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完成知识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效性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137-01
  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为更好适应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必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授课理念,构建个性化、人性化的数学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一、情境化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低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的时候,教师设计的课件为大象在森林中过生日,邀请了许多动物前来参加,让小学生们统计一下都来了哪些动物,哪一种动物来得最多、哪一种最少。这样一来,统计的知识就渗透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可以对这样的情景加以设计,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融合声音和视频动画等富有美感的形式展示给小学生,把学生带入到崭新的数学情境。这样让学生的感官都参与到了学习中,不仅充分体验到了数学中的美,还在这个过程中还学到了数学知识,对学习数学充满了兴趣。
  二、直观性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理解具有“催化”作用,使学生学得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的场景,让每一个小正方形都落入这个大长方形中,能清楚地看到这个大长方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把它填满,因为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一平方厘米,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厘米,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候老师再适时地提出“这些小正方形的个数与大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很高,都想独立自主地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因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就摆在面前。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生活化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的揭示生活与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故事、游戏引入课堂,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情绪带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中秋节到了,小丽一家四口人分吃一个月饼,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四、开展可操作性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课堂教学活动最基础的教学形式即为教师主讲,学生接受知识,但是数学课本身是一个概念繁杂且需要学生自主理解吸收的学科,而学生仅仅是单调的接受所传达的内容,缺乏自主探索精神,造成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这种教学方式支配下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很难取得教师预期中的学习结果。为了改变这种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成立数学学习小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操作性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才能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中的镜面对称时,发现说的再多学生也还是不太清楚,所以我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和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操作,慢慢总结得出镜面对称的特点。另外,我还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会主动去探索。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实效”。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合理、科学的安排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利用数学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在有效的時间里带领学生领会数学教材的精华内容,使得数学教学活动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纷呈,从而达到更理想、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卜艳波.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6(31)
  [2]黄碧波.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6(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