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视野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金融、医疗、网络购物、电子政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在大数据时代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当前的建设现状,查找了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了基于大数据视野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并从提升管理者大数据思维意识、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大数据信息系统安全性和加强人员专业化培训力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意见,为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建设综述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掀起了计算机、通信、信息内容和监测、控制的4C革命。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金融、医疗、网络购物、电子政务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当今世界已然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当前阶段,如何利用数据信息创造出新的价值增长,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大数据思维。目前,大数据的特征一般可用“4V+1C”来概括,即Volume(海量)、Variety(数据类型多样化)、Velocity(处理速度快)、Value(价值大密度低)及Complexity(复杂度高),其核心关键就是通过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整理、保存、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有价值的增量信息,并以此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发现事物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措施,最终实现价值的有效增长。
  对于我国高校来说,随着高校扩招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双一流”建设的加速推进,高校国有资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采购,通过云端数据库进行资产登记与查询,提升了资产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的人力、物力成本。但是从调研情况看,许多高校在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管理人员观念比较老旧、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高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保证,是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资产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1.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
  高校国有资产数据资源存量大、种类多,但是由于长期缺乏数据文化,导致部分高校还停留在采购验收、登记存档等基础层面,在数据资源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方面还处于落后水平,相关体制机制都无法满足实际管理需求。一是认识还不够到位。信息化建设将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革命性变革,但是大多數高校管理者却对此认识不准确、不到位,在收集、发掘和利用数据等方面的思维意识还比较匮乏,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开展资产管理的意识还不强。二是制度措施还不完善。虽然大部分高校立足资产管理实际制定了采购管理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但是还普遍存在规范、标准不明确,实施过程容易变通、打折扣的问题,也以规章制度涵盖不全,难以满足日常资产管理需要的问题。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高校缺少采购预算审核和资产使用效益监管机制,造成部分下属单位盲目夸大采购数量、随意扩大采购预算,甚至采购一些价格昂贵但实用性不高的大中型仪器设备,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2.资产信息管理利用效率低
  大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资产管理数据系统,但是科学利用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信息内在规律的能力还不强。一是缺乏数据管理意识。高校管理者热衷于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对已购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管理者从全局统筹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未完整构建预算、采购、管理、报废等全周期数据管理链条。二是数据分析利用率低。资产信息管理以手工管理和局部使用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形式居多,数据的交叉分析和智能管理较少,数据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导致数据利用率低,无法真正发挥数据的作用。三是缺少信息共享机制。由于高校国有资产数量多、基础数据更新不及时,且管理信息系统多是独立的、条块状的,部门间数据不能对接,互通信息少,共享程度低,且出于部门职责等原因考虑,构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意愿不够强,也不主动寻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3.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力度不够
  高校进行国有资产高效管理的关键是技术和人才,既需要人员有专业的资产管理知识和技能,也要人员具备信息化的素养。但从实际看,我国高校管理者极少具备资产管理的专业背景,更缺乏信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资产管理人员往往缺乏数据收集、处理、运用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更导致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资产数据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为了满足业务需要,各部门自行建设了各类业务平台,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也不是同一家公司研制,数据格式、接口等不通用,造成衔接、整合利用困难,使得各类信息系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制约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建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做好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国有资产数据存储、处理和利用工作,挖掘其内在的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科研和教学活动,是高校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1.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者大数据思维意识
  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重塑了社会治理生态,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要基于计算机技术、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形成大数据的观念和思维。一是总体性思维,搜集数据不仅仅是为了查询、统计、计算,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实现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控、分析、预测和规划,改变资产信息重存储、轻利用的现状。二是相关性思维,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找出国有资产数据之间的因果关联性,从而呈现出国有资产采购、管理、使用之间的客观性联系,并预测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找到资产运用的内在规律。三是智能性思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突破,可以实现国有资产数据处理的立体化、智能化,自动完成数据的处理,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从而大大提升资产管理的便捷化水平。   2.加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
  为了突破碎片化国有资产管理难题,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全周期操作流程,必须建设强大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所有相关业务的整合与联系,构建系统化的内控制度体系和操作规范指南。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有机整合统一建设。要由财政部门、教育部门负责牵头建立全省统一乃至全国统一的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整合财务预算、采购管理、资产管理、报销核算等多重系统,搭建综合业务信息服务平台,保障相互之前的信息接口,真正实现各大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二是提升动态化、智能化水平。国有资产信息数据实时性、精确性是资产管理信息技术的重点,要能够在大数据信息系统平台上实时审核、校对资产配置。鼓励信息技术人员使用国有资产条码打印的便携式设备,实现实时粘贴,鼓励研发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客户端或智能终端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实时清查盘点国有资产使用情况,随时处理资产登记、资产变更、资产调拨等业务。三是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大部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运行体系,资产管理任务由高校不同部门分别承担,形成了一个个的数据孤岛,导致各个部门只掌握资产的部分信息。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要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做好不同部门的数据联接,减少资产数据流动的阻力,提升数据流动的速度,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
  3.确保国有资产大数据信息系统安全可靠
  保障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是我们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平台技術方面,要通过使用软件安全协议、双重认证等技术手段提升系统基础安全性,建立大数据平台操作流程步骤,完善平台安全制度体系,规范资产管理工作信息平台建设,切实保障国有资产信息安全性和完整性。制度机制方面,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系统之间应建立相互衔接、彼此制约的联通机制,在加快国有资产相关业务办理速度、简化办理流程的同时,也要提升国有资产监管的工作效率,保障国有资产系统安全可靠。
  4.加大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专业化培训力度
  目前既懂管理又懂信息应用技术的人才比较匮乏,基于大数据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亟须培养既有资产管理专业技术和经验,又有大数据视野和思维的人才队伍。要通过在国家层面积极支持和推动大数据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升大数据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高校要积极引进具有大数据专门知识和经验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具有先进管理理念、专业管理知识和大数据管理技能的复合型资产管理人才。在高校资产管理实践层面要不断提升资产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养管理人才队伍,聘请专家、顾问来校传经送宝或是到兄弟院校学习经验,切实提升现有资产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带来了全新的管理变革,高校管理者必须要适应这一深刻变革,及时更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国有资产管理与服务水平,使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新挑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学校行政、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迟玉收.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变革.教育研究,2018(08).
  2.张军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05).
  3.赵强.大数据思维下的高校资产管理改革.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1).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235.htm